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纪明葵:乌克兰危机改变区域经济格局

2014-05-03 14:24:53 作者: 纪明葵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中乌经济合作仍具长远前景。中乌战略伙伴关系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中国不干涉内政的政策符合乌克兰的利益,不会因乌克兰内部的选择而放弃或改变双方合作的诉求。

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人们都在关注乌克兰的战事、政府军和反对派对东部地区的争夺、北约与俄罗斯的兵力部署调动及可能到来的大选。然而,乌克兰危机所带来的区域经济格局正在悄然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乌俄间地缘政治经济因素

冷战结束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打破了欧洲传统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地缘环境的变化提升了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地位,使其在处理对外经济关系时的回旋余地变大。冷战后乌克兰的地缘空间获得释放,成为欧盟、北约与俄罗斯争夺的焦点,乌克兰面临多重选择和挑战。俄罗斯的地缘环境恶化,导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需求在增加,为扩大战略缓冲区俄罗斯增加了对乌克兰控制。北约为了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也加强了对乌克兰的争夺。欧盟为了扩大经济圈、保障其能源通道安全也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工作,特别是中东欧加入欧盟的国家更加希望乌克兰的加入,因为,乌克兰是欧洲地区大国,这样可以增加后加入欧盟国家的影响。

乌克兰的地缘优势成了欧盟、北约与俄罗斯争夺的焦点。2005年5月19日,乌克兰放弃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四国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协议,使俄罗斯感到了控制能力的下降,多次以石油为武器对乌进行制裁。

苏联的解体不仅是国家领土的分裂,还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苏联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产业政策是导致乌克兰与俄罗斯经济在短期内相互高度依赖的重要原因。缺少了乌克兰的参与俄罗斯主导下的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将受到重大影响。乌克兰是原苏联时期的重工业基地,大量军事工业基础设施都配置在乌克兰,如飞机、航空发动机、舰船、航母、钢铁的主要生产基地。俄罗斯离开了乌克兰的航空和舰船制造业,只能另起炉灶重新建立配套工业基地。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经济关系不断变化。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天通往欧洲的三条主要输油管线都要经过乌克兰,这里就成了俄罗斯能源运输、出口体系的重要开关,与经济合作的矛盾前沿,能源输送多少和价格成了俄罗斯抑制乌克兰过境经济的主要手段。由于缺失仲裁和协商制度导致乌克兰与俄罗斯经济矛盾激化。加之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国家实力上存在悬殊的差异,在处理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时缺乏有效的制衡手段,而俄罗斯经常把经济问题当作实现安全和地区一体化的手段。

乌克兰希望借助欧洲经济体系按照市场规律办法破解乌克兰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的问题。但又离不开对俄罗斯的依赖,乌克兰成了政治经济选择上的骑墙者,国内的势力也因此分为多派,民族矛盾上升,政坛轮流转犹如走马灯。

危机引发区域经济变化

大国政治经济关系变化使乌克兰与俄罗斯经济关系更加敏感,乌克兰经济摆脱俄罗斯经济体系后,作了三个方向性选择;一是融入欧盟经济体系但不能被欧盟所全面接受,乌克兰经多年努力也仅获得一个联系国身份;二是与俄罗斯保持传统的经济联系,但不愿被俄罗斯所左右;三是加入中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双方互有需求。

中东欧国家虽然多数加入了欧盟但没能进入欧盟货币体系,没有真正享受到欧盟货币体系所带来利益和繁荣,相反在自由贸易准入政策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原来计划经济时代所留下的一些固疾依然存在,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都希望能够融入欧亚大陆经济带建设之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使我国有了融入中东欧经济区的可能,去年李克强总理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进行了会晤,实现了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欧洲2020”战略有效对接,全面释放了中欧互利合作的新红利,为与中东欧下一个十年的合作绘制了宏伟蓝图。中东欧国家迫切需要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中国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具有优势,这已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开展合作的重要契合点,中国对中东欧关系有信心,努力寻求双方利益交汇点。

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使中法重新规划了未来的五十年,中德关系进入提速期,推动了中国与荷兰、比利时的经贸合作向持续稳定发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讲话,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融合与传承,中国建立利益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与欧盟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措施。

在地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集中了大的能源生产国与大的能源消费国进口国。前者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伊朗等国,后者有中国、印度等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国两者之间的合作,对双方经济安全都十分重要。

乌克兰危机客观上推进了中俄战略协作的深化。俄罗斯认为与中国合作有稳固的政治保障,不会像与欧盟的经济合作那样充满政治变量。西方对俄罗斯的连续制裁迫使俄罗斯重新确认自己的对外政策和对外经济发展路径。俄罗斯经济将从面向西方转为“面向东方”和拉美。将更多的向我国开放能源与高科技领域市场,一步加强多方位的深化合作。普京总统签发了向我国出口S—400防空导弹防御系统,中石油与俄天然气公司签署了开展东线天然气合作备忘录,计划从2018年开始,通过西伯利亚支线管道经布拉戈维申斯克边境口岸向中国每年供应天然气380亿立方米,远期每年可增加100亿到200亿立方米。2014年4月9日,中俄双方确定了俄东线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合同,5月普京总统访华时将签订最终协议(2013年中国从俄进口石油2435万吨)。到2035年中国市场的天然气年需求量将增加到6340亿立方米,其中2030年-2035年的天然气进口量将达到2000亿-3000亿立方米,中国将占到整个亚洲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的56%。俄罗斯的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不应错过这样的机会。

同样,我也深化了与中亚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2012年哈萨克斯坦向我国出口石油1070.37万吨;2013年土库曼斯坦向中国出口天然气241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加22%,占我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一半;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出口天然气逐年增加,到2016年可能达到250亿立方米。2014年第一季度俄GDP环比仍下降0.5%。据世界银行估计,2014年俄经济甚至有可能萎缩1.8%,经济下行趋势具有中长期的特点,因此,中国与俄罗斯、中亚经济合作区域需求增大,同样具有中长期稳定发展趋势。

深化与拓展中俄经济合作也存在一定障碍:一是不少俄罗斯人认为,向中国供应更多的能源与原材料,俄罗斯就可能成为中国的“能源原材料附庸”,这是俄罗斯能源民族主义的一种反映;二是俄罗斯在对外能源合作方面长期追求政治、经济与外交“利益最大化”,这有悖于共赢理念。这些干扰中俄能源合作的理念,在俄罗斯是不太容易消除的。三是俄罗斯长期以来认为中亚是俄的政治领地,不容别人染指,我与中亚与中东欧国扩大合作使俄罗斯心有余悸。

中乌经济合作仍具长远前景。中乌战略伙伴关系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中国不干涉内政的政策符合乌克兰的利益,不会因乌克兰内部的选择而放弃或改变双方合作的诉求。中国与乌克兰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拓展,2013年双边贸易额111.2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中国对乌克兰出口78.5亿美元,同比增长7.1%;从乌克兰进口32.7亿美元,同比增长7.9%,而且,双方正在商讨多领域的合作项目。仅今年双方就签署20多项经济、技术协定,港口技术和农业合作项目150多亿,有利于推动乌克兰经济发展。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乌克兰不担心因为军事技术合作影响乌克兰利益,乌克兰的“零散技术”正能合中国当下武器技术升级的“胃口”。乌克兰临时政府十分关心中乌经济合作,在乌克兰政局不稳的情况下仍时完成了合作项目,中乌战略合作将不受政权变更的影响。

欧盟下决心降低对俄依赖。美国与欧盟对乌克兰危机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打压俄罗斯地缘政治空间,孤立俄罗斯,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与北约,最终达到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的目的。但欧盟与美国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欧盟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乌克兰危机之后,欧盟下决心要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2013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为1300亿立方米,占欧盟进口天然气总量的30%,其中约一半经由乌克兰境内的管道输至欧盟。为了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欧盟正通过可再生能源与传统的核电与火电代替天然气;通过优化基础设施,以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地区向欧盟输入天然气;努力提高欧盟自身天然气的产量,加大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将列入欧盟—美国自贸区的谈判内容,以提高能源来源的保证程度。

乌克兰危机正在推动区域经济的变化与重组,对于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坚持不干涉内政、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原则,才能在区域经济重组的过程充分发挥我国经济优势,强化中俄战略协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帮中亚、带东欧与欧盟展开全面战略伙伴合作,排除霸权势力的干扰,获得战略主动权。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中国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