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中日历史态度对比:中国漠视英烈日本郑重祭奠

2014-04-28 10:44:17 作者: 胡新民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中国:坟前的杂草长了一茬又一茬,却很少有亲人踏足过,国内的几处志愿军陵园面貌堪忧。日本:且不说日本的官方民间是怎样对待靖国神社的(在此撇开战犯牌位问题),遍及全国的战争阵亡者纪念地从来就没有寂寞过。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是关于中国的志愿军归葬地的。报道写道:“坟前的杂草长了一茬又一茬,却很少有亲人踏足过”。“国内的几处志愿军陵园面貌堪忧。丹东振兴区烈士陵园四周被低矮破旧的民房包围,空气里弥漫着猪粪的味道。”“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的123名烈士中,仍有53名烈士从来没有家属祭拜过......在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2004年时,264名烈士中还有147人的家属从未来过。在赤壁市抗美援朝烈士墓群,甚至建成五十多年里无人祭拜。”

日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阵亡者呢?且不说日本的官方民间是怎样对待靖国神社的(在此撇开战犯牌位问题),遍及全国的战争阵亡者纪念地从来就没有寂寞过。更令人关注的还有他们民间对待在海外的阵亡者的态度。我国媒体有这样的报道: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多的日本人终于可以以‘旅游观光’的名义来到滇西。在松山旧战场上,他们一般不跟当地老百姓说话,表情肃穆。上了山后,在这个再度枝繁叶茂的山峦里搂树抓土,哭天叫地,诉说祷告……当地人印象最深的一位日本老者,曾带着一群男女儿孙来到松山,坚辞导游,竟能在山上轻车熟路地走动。有当地的明白人问他:你是当年那位逃出去的日军炮兵中尉吧?此人正是木下昌巳。从1980年起他来滇西十多次,心愿只有一个:为死在松山的日军在当地建一座慰灵碑。为此他走访了所有死者的遗族,向他们讲述死者最后的‘战迹’;他后半生全部的心愿就是满足死者的心愿。为此,他曾表现出一些诚意,比如捐资龙陵在原日军第56师团前进指挥所驻地赵氏宗祠前建了一所白塔小学,当地人谓之‘赎罪’学校。这一举动得到了当地政府有保留的理解,但认为他要为松山日军阵亡者立碑之事,却属非分之想。”

“笔者在滇西采访期间,常常听到当地人说起日本人为寻找日军遗骨而‘悬赏’的事,据说交换条件是:一具尸骸换一辆轿车,一根腿骨或手骨换一台彩电。这些,自然是日本方面在通过外交努力无果,从而私下活动后播散出来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笔者曾写过几篇关于中日关系、钓鱼岛等问题的文章,一直认为,中日之间最大的差距并不是硬实力,而是软实力。并指出,尽管日本人在二战期间犯下了累累罪行,东亚各国受害尤其深。但对日本死不认错的态度真正感到愤怒的,按日本官员的表述,也只不过是中国(不含台湾)、韩国两国而已。这里除了当年日本的金钱外交有关外,日本国民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功不可没。他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表现,都赢得不同国别人的好感。因为他们多少年来就认识到:“全世界的目光正在注视着我们”。尽管他们的先辈在战争时期作恶多端,但经历过战争的那一代人早已纷纷离世。作为当今的普通的民众,毕竟相信“眼见为实”。

而我们中国人呢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共识网
相关推荐: 新民阵亡民众中日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