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经济民生 / 正文

邱林:陈光标收购纽约时报并非空穴来风

2014-01-01 18:14:31 作者: 邱林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12月30日晚,慈善家陈光标在深圳出席“2013国际华媒大奖”现场,获得“杰出华人”称号。他在获奖感言中称“近段时间,我将要去美国做三件事,第一件就是去洽谈收购《纽约时报》”。陈光标再次语出惊人,台下嘉宾及媒体一片愕然。当时,陈光标在席间对“收购《纽约时报》”一事并未细说,只称“正在洽谈”。

陈光标参股或是收购《纽约时报》,肯定是一条重磅新闻。因为在20年前,即使中国人要收购一份美国小报,都是不可想像的。因此,收购消息公布后,连新华网、人民网这样的官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转发。

12月31日就收购《纽约时报》一事,陈光标接受了媒体采访。他向记者表示,此事已有人与对方进行了洽谈,在一星期前开始接触。他还说,他和香港一位富豪欲共同出资,主要以对《纽约时报》参股或是收购的方式进行交易。香港富豪意向出资5至6亿美元,陈光标自己出资2至3亿美元。

陈光标和《纽约时报》此前也有一番渊源。2012年8月,陈光标花费约3万美元在《纽约时报》刊发半版广告,宣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2013年8月5日,陈光标之子陈环境在《纽约时报》刊登广告,再次宣示钓鱼岛主权;8月11日,陈光标再次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半版广告,呼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要参拜靖国神社。

然而,陈光标在《纽约时报》刊登广告与他收购这份报纸是两回事。只是让大家感到新奇的是,《纽约时报》在全世界发行,是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现在,陈光标居然想收购这份即不是中文,又不是以讲中国事情为主的报纸。

由于事关重大,收购消息一经披露,就在坊间引起极大的争议。

对陈光标行为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国际话语权长期掌握在西方人手里,他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收购国外媒体让其发出中国人的声音,还真不错。比起那些闷声大发不义之财,却不想对国家、对社会作出回报的人相比,他的行为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他为中国人长了志气。

不过,大多数人对陈光标收购并不看好,认为他是在“放卫星”,炒作自己和自己的企业。在他们看来,这些年,陈光标正是靠不断地炒作才得以生存。什么收购《纽约时报》,即便有一丁真实成分,也不过是入股送钱,没发言权那种。一旦上手,他就会转头在国内虚张声势。

关键是,陈光标能否得到《纽约时报》现在还很难说。即使收购成功了,能否正常经营?这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因为如果没有成熟的新闻理念和可行的运作模式,他是不可能得到《纽约时报》的。即使侥幸得到,也无力扭亏为盈。所以有人就调侃,按陈光标的经营企业的模式运作这张报纸,下场肯定会很惨。

但这种结论也许下得早了一点,一个人老是在岸上是学不会游泳的。中国要想真正扩大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舆论影响力,就必须有中国人勇敢地走入水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在目标国家中拥有自己的媒体,巧妙地从中国立场解读世界,才能真正掌握国际舆论博弈的真谛。

正如此,陈光标收购《纽约时报》并非空穴来风。而且,《纽约时报》的市值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多。目前,纽约时报公司拥有9.18亿美元,但同时它还负有6.94亿美元的债务,还不包括将近1.5亿美元的抚恤金。以《纽约时报》现有的身价,陈光标联手香港富豪共同出资,是有可能拿下来的。

实际上,陈光标看中的是《纽约时报》作为纸媒影响力很大的作用。用他的的话来说,希望能有幸参股或收购,能让更多世界和平的声音有说话的平台。

但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大家更为关注的是此次收购能否顺利完成。虽然双方有所接触,但下一步还需要纽约时报公司高管们的认可。根据2010年6月博瑞传媒与南方报业两家中国公司联手收购美国《新闻周刊》失败的经验,变数最大的往往是美方。

责任编辑:黄敏
来源: 草根网
相关推荐: 纽约时报光标邱林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