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经济民生 / 正文

胡赛萌:纵有万家灯火通明 竟无一盏为我而亮

2013-12-31 11:29:00 作者: 胡赛萌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昨晚睡觉前蜷缩在被窝里刷朋友圈,看到好几个朋友在转一篇题为《万家灯火为谁熄灭》的新闻报道。该文发表于2007年的《中国青年报》,讲述发生在广州花都高压电塔上的一起“自杀”事件。根据该报道,当时在场的区委官员,为了挽救高压电塔上轻生妇女的生命,经层层汇报后做出切断高压电源的决定。轻生妇女获救了,但广州花都一半以上的电力供应却因此停止了数个小时,经济损失达数百万之巨。

在这条新闻的评论下面,许多朋友纷纷表示“感动”,称赞“花都好样的!”有评论如是说道:“半个花都
陷入黑暗,生命之光却因此大放异彩。”对于花都区政府的这次为生命熄灯的决定,舆论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好评,我心底也暗自为花都区的官员鼓掌。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着人性关怀的城市,我也感到了一丝久违的温暖。

然而,官员饱含人性的关怀并不能掩盖制度的冷漠如斯。大家在为官员欢呼之时,似乎忘了那位在黑夜之中爬上电塔寻死的母亲。据后来的报道,她叫廖固求,39岁,是一个16岁男孩和3岁女孩的母亲。来花都之前,她在湖南老家跟丈夫吵了一架。丈夫说她挣不了钱,她认为他不要她了。9月30日,她托人在平西村一家制衣厂找到一份工作。然而,一个星期后她竟爬上了高压铁塔,让整个城市都为之仰望。

因为涉嫌扰乱公共秩序,她被处以10天行政拘留。10天之后,她带着身上仅有的全部“家当”——人民币59元5角、一串黄色手链、一块手表,以及一把钥匙走出了拘留所。看到这里,我的鼻子不禁一阵发酸。我终于明白她那生无可恋的决绝和毅然寻死的无奈。诚如新闻稿所言,“对这个城市而言,她只是一个过客”,一个只有六十块钱不到的过客,一个被生活和现实逼得走投无路最终却成为官员消费品的过客。

行文至此,我不禁又想起了网上流传甚广的一则传说:在崔永元的“小崔说事儿”栏目中,卫生部长陈竺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免费为一农村大妈做了白内障手术。当摘下纱布时她看见了,她的确要感谢党!感谢政府!靠她自己,她一辈子也做不起手术”。崔永元当时反问道:“她辛苦一辈子,连个白内障手术都做不起,那她得恨谁呢?”

是啊!我也想问问,是谁将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在黑夜之中逼上了高压电塔?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她竟然在走向死亡之路的时候只有六十块不到的“身价”!丈夫埋怨她“挣不了钱”,那么她该埋怨谁让她挣不了钱呢?

我无意于将个人的苦难全部归结为制度。但我想说的是,个体的命运除了与个人天赋和自身努力有关,还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联。在一个坏的制度之下,劣币逐良币,无论个人如何努力奋斗,依然很难改变自身的命运;在一个好的制度之下,在保证公平的环境下给予个人充分自由,使其依靠个人努力而改变命运成为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1978年前后的中国竟有如此大的不同,但创造价值的中国人还是那些中国人,只不过制定制度的中国人已然不再是那些中国人而已。

当一个社会有数以亿万计的人无法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获得有尊严的生活之时,当一个国家有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无法在所工作的城市拥有栖身之所的时候,我不得不怀疑是我们所处的制度出了问题,不得不怀疑是给我们制定制度的人出了问题。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批量制造不幸个体的制度里,哪怕官员再饱含人性温暖,却依旧无法改变制度冷漠如斯的现状。这,或许便是万家灯火下那些无家可归者的无奈和辛酸吧!

责任编辑:杨杉
来源: 草根网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