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经济民生 / 正文

曾飞:中国官僚资本兴衰简史

2013-12-16 09:01:56 作者: 曾飞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中国官僚资本兴衰简史。中国官僚资本的回光返照,自然是其走向最后死亡的前兆。中国的封建官僚总是低估人民大众的力量,尤其是人民武装的力量,肆无忌惮地盘剥人民,由此它也就必然自取灭亡。

清末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打破了中国封建官僚千年的美梦。为了自己的生存,中国的封建官僚开始了号称“洋务运动”的蜕变。中国的封建官僚摇身一变,变成了中国传统“官僚权力”与西方新兴“商业资本”的杂种——官僚资本。于是官僚资本这个怪胎在中国哇哇坠地,逐渐成长为危害中华百姓的恶魔。

中国本土的商业资本早于明朝年间就已经诞生。

何良俊《四有斋从说》记曰:“余谓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盖因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官府亦驱之就农,不加烦扰。故家家丰足,人乐于为农。自四五十年来,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迁业。昔日乡官家人亦不甚多,今去农而为乡官家人者,以十倍于前矣。昔日官府之人有限,今去农二蚕食于官府者,五倍于前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明时,民人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倍增。民间商业资本渐兴。

郑天挺《明清史资料》载曰:“自金陵而下,控故吴之墟,东引松常,中为姑苏,其民利鱼稻之饶,极人工之巧,服饰器具,足以炫人心目,而志于富侈者争趋效之。庐风以北,控三楚之旧,苞举淮阳,其民皆訾瓠轻沙,多游手游食,煮海之贾,操巨万资以奔走其间,其利甚巨。自安太至宣徽,其民多仰机利,舍本逐末,唱翟转毂,就以游帝王之所部,而握其奇赢,休隰尤夥,故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明时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民间资本日渐聚集。

其时,皇帝开设“皇店”、或由掌权宦官以皇家名义开设“皇店”,成为明中期(15世纪下半叶)以后的一大弊政。有关记述不胜枚举:于经首开皇店于九门关外、张家湾、宣大等处,税商榷利,怨声载路,每岁额进八万,外皆为己有。创寺置庄,动数十万,暴殄奢侈,乃前此所未有者。……至武宗任刘瑾,渔利无厌。有论者指出:“皇权统治下的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欧洲中世纪后期城市的发展模式是完全不同,这是因为所有中国城市的首要功能,都是作为皇权体系大网上的一个个凝聚和传导权力的网结,这给城市经济规定了两个最重要的特质:第一,城市经济的模式必然被置于皇权体制的控御之下,这不仅表现在官营、禁榷等统治权力对经济的控制在两千年中始终极为强大,而且即使是城市民营经济,在整体上也必须首先以服务于皇权制度作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前提,宋代着名民谣所说:“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行在”即皇帝住所)卖酒醋”,就生动地形容了政治发迹与经商发迹,两者都要仰赖于皇权这共同的核心。第二,由于城市经济首先服务于统治权力,所以从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消费品生产和服务业的分工与规模化、统治者所卵翼的寄生人群之激增、奢糜消费风俗的形成等等,所有这些启动城市经济繁荣的路径,都是以统治权力对全社会的超强控制和权力消费的急剧膨胀为前提……”。(《16世纪前后中国的“权力经济形态”及其主要路径》)——在封建官僚权力的抑制下,中国的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极其有限。

随后的满清落后民族的入主中原,直接对初生的民间资本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有论者指出:“与满清思想禁锢相对应的一点,就是明朝末期的商品经济体系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满清坚持愚昧的海禁政策,东南沿海的商人阶层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新的士大夫阶层则在满清南下时期被屠杀干净。清朝初期,全国人口只有两千多万,而在明朝末期,中国人口已经在七千万左右,大规模的屠杀与征服造成了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和倒退。新的经济力量和经济观念自然是无从谈起了。”(《谈满清对于中华文明的破坏:满清这样祸害中国》)满清的野蛮统治强力抑制了中原民间资本的发展。鸦片战争又使西方资本快速入侵中国进行残酷掠夺,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间资本的发展,导致本土原生态资本的衰落。

于是,中国封建官僚与西方垄断资本的双重重压,也就成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既定环境。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还能够有成长空间的也就只有巴结外来垄断资本的中国官僚资本这一怪胎。

在清朝末期,权臣李鸿章与左宗棠各自组成了官商结合,也就是李鸿章-盛宣怀与左宗棠-胡雪岩两组著名的官商结合,正是这种官商结合成为中国官僚资本的典型形式。

有论者指出:在李鸿章控制的庞大事业中,盛宣怀参与最多的是筹办洋务企业和外交事务。1874年,盛宣怀在李鸿章指示下参与买回吴淞铁路的谈判。熟知军务的盛宣怀很快被李鸿章任命为会办陕甘后路粮台,又在淮军后路营务处工作,往来天津上海等地采办军需。1896年,52岁的盛宣怀已经牢牢掌控帝国的轮船、电报、矿务和纺织四大洋务企业部门,也正是在这一年,洋务干将的形象如日中天的盛宣怀被清廷授予太常寺少卿官职和专折奏事权;后者意味着他可以直接上书皇帝议论国是……。盛宣怀一生掌控的著名企业也随着清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改朝换代的风云而烟消云散,联想到盛氏谣诼纷纷的一生,功过至今未能盖棺论定,个李鸿章的追随者,死后毁誉交加的命运,竟也与李氏相同。 (来源:新民周刊 2007年第21期《盛宣怀与李鸿章》)——权臣李鸿章以当官为主,也直接经商操控资本;盛宣怀以经商操控资本为主,也当官成为所谓的“红顶商人”,官商就以这样的形式牢牢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的垄断资本——官僚资本。

与此相似,左宗棠和胡雪岩以低起点起步,分别在各自的领域风生水起:前者对科举始终不大用心,不走寻常路,以幕僚为路径成为耀眼的政治明星,最终封侯拜相;后者也不满足于旧式商人低买高卖、货通天下的本分,包办政府采购、插手国家财政,开权贵资本(案:官僚资本)之先河。在胡雪岩的支持下,左宗棠办船政、征捻军、平回乱、收新疆。虽然他们最终败于李鸿章和盛宣怀,但在这个案例中,高官对于资本的倚重,商战对于政争的影响,都前所未见。……左宗棠初到杭州,正为军中缺粮发愁。在战争年代,粮食的重要性已不是金银所能衡量,精明如胡雪岩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一见这位左巡抚,也不为自己辩护,径自就呈上了装满几十只船的大米。这些粮食对湘军来说,那真是雪中送炭,左宗棠喜笑颜开。左宗棠光复杭州后,这座堪比天堂的名城已然满目疮痍,人口只剩战前的十分之一。胡雪岩捐助白银十万两,设“钱江义渡”和牛车,在钱塘江与湖泽间迎送旅客。后来左宗棠在上奏朝廷时说:“按察使衔福建补用道胡光墉,自臣入浙,委办诸务,悉臻妥协。杭州克复后,在籍筹办善后,极为得力。其急公好义,实心实力,迥非寻常办理赈抚劳绩可比。”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胡雪岩早不只是一个普通商人,而是挂正三品“按察使”衔的福建候补道。福州船政局选址于福建马尾,左宗棠授命“凡局务及出入款项,责胡雪岩一手经理。”其他选购原料、聘用外国工匠、招募本国工人的事情,也都是胡雪岩负责。因为有了胡雪岩的协助,左宗棠所部湘军在浙江才没有了后顾之忧,而如果没有胡雪岩的经营头脑,福州船政局的起步也不会如此顺利。(来源:《文史参考》2012年12月17日熊菘策等《左宗棠&胡雪岩 政商关系典范》)——胡雪岩善以各种手段巴结高官左宗棠,高官左宗堂以自己的权力提携商人胡雪岩;胡雪岩以此种手段成为兼任官吏的“红顶商人”;权力与资本互相利用,互相支撑,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的垄断资本——官僚资本。

《文史参考》2012年第23期纪彭《李鸿章盛宣怀后来居上 两对政商组合的暗战》:左宗棠在新疆的胜利,几乎成为晚清对外战事中唯一的胜利,朝廷也把他的爵位由一等恪靖伯,晋为二等恪靖侯,并成为军机大臣,可谓“入阁拜相”。此时 ,左宗棠的声望达到了顶峰。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后勤部长”,也走到了他人生的顶峰,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日中而落,月满则亏”,正当左胡组合如日中天之时,另一对政商组合李鸿章和盛宣怀已经在暗中策划,如何把左宗棠和胡雪岩这对搭档干掉。……左宗棠把高息作为最好外交手段,他借英国人的钱来遏制俄国人。因此,中法战事一起,左宗棠欲如法炮制,以高息“绑架”英国银行,跟他一起投入到战争中。高息也给胡雪岩留了回扣空间。银行发行债券,年息8%,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不算回扣,仅利差就是一笔巨大的利益。胡雪岩是独立商人,以利润为生命,左宗棠自己领兵打仗尚且要饷,胡为他筹饷,理应获得与其奉献及其效益相应的回报。可朝廷的制度安排里没有这一项,左宗棠只好擅自作主,让胡雪岩高息中吃利差作为回报了。可胡雪岩万万没有想到,吃利差和拿回扣,成为日后对手置他于死地的要害。——在不同官商组合的剧烈争斗中,利益的分配不断洗牌,失败者的下场相当可悲。

李鸿章为了在内斗中获胜,积极投靠外国列强,同时卖国牟利。一八九六年,李鸿章率团出访西方五国,第一站是俄国。五月三日,李鸿章与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开始举行秘密会谈。沙俄为达到卑鄙的目的,不惜采取国家行贿的手段,对李及其随员大肆行贿。六月三日,签订了《中俄密约》,主要内容是:一、当日本侵略中俄任何一方时,对方予以援助;二、在对日行动时,俄军舰可进出中国港口;三、中国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修建铁路直达海参崴,由华俄道胜银行经办;四、铁路建成以后,俄国可以借此运送军用物资。关于这次行贿的情形,据罗曼诺夫《帝俄侵略满州史》记载:乌赫唐斯基公爵取得维特同意后,与沙俄财政部总务厅长罗曼诺夫、华俄道胜银行董事罗特斯坦商定,由华俄道胜银行拔出三百万卢布,作为行贿专款,名为“李鸿章基金”,此款由沙皇特降密旨予以批准。沙俄的计划是:铁路合同批准时付一百万,路线勘定时付一百万,铁路完成时付一百万。后来乌赫唐斯基公爵来华访问时,在上海曾交给李一百万。(来源:《李鸿章卖国得了多少银子?》)李鸿章还出卖琉球,让日本侵占;出卖越南,让法国占领。法国侵略越南,觊觎中国。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仍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 谈判的结果大出人意料,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印度支那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今湛江市),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李鸿章如此卖国为他在西方赢得了“世纪伟人”的赞誉,使得他能够挟洋自重,在内斗中占据优势。这 帮卖国求荣的官僚资本势力就这样不断帮着风雨飘渺的满清政权添乱,直至葬送满清王朝。

责任编辑:李寒秋
来源: 四月网首发
1 2 3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