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美国经验:救驴友该不该收费(3)

2013-08-17 16:40:00 作者: 冷哲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救援法案难统一标准

实际上,随着徒步旅行者的增多,这两类情况在过去十余年中愈演愈烈。导致各界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究竟该由谁来买单。很多人认为,如果遇险是因为被救援者自己无知、自大、愚蠢导致的,那么被救援者就该为救援买单。但也有很多人反对这一看法。在这个问题上,正反双方都有着各自的理由。

正方认为,救援行动成本高昂,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显著的财政负担。如果被救援者只是不小心跌落、扭伤、撞伤之类无心之失,当然可以免费救援。但是那些辛勤工作的纳税人没有理由要为咎由自取的旅行者买单。高额账单不但可以让头脑发热的旅行者三思而后行,还可以吓阻那些脚趾甲劈了就想叫直升机救援的人们。

而反方则认为,如果救援收费,那么求救者可能在求救之前就会犹豫,还想再尝试一下自己解决,这样就可能错过最佳的救援时间,最终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今年7月底,加拿大北岸地区(North Shore)就有一位旅行者由于害怕救援队会对他收费,因此不愿向救援队求援。他打电话给救援队想要得到指引,在得知救援队不收费之后,才允许救援队来救他。另一方面,除了一些极端案例,也没有办法明确界定遇险到底是不是由旅行者的无知、自大、愚蠢造成。

尽管有这样的争议,美国一些州已经开始尝试向一部分求救者收费。新罕布什尔州2008年立法规定,疏忽的、不负责任的旅行者必须为其救援买单。但是什么才是“疏忽的、不负责任的”呢?似乎又不能一概而论。

2009年,该州为一个登山者进行了三天的搜救,并开出了25000美元的账单。但是州政府最终在一片争议声中免除了这个债务。面对这样的界定问题,该州已经开始了一个增进该法案明晰度的分析工作。最近几年,夏威夷及其他一些州也建立了类似的法案。

相对于这种方案,有的地方则采用了类似于保险的路径。比如缴纳全球救援(Global Rescue)的会员费,就能获得免费搜救团队服务以及到医院的直升机服务。再比如美国丹纳利国家公园就规定,凡是攀登麦金利山(北美洲最高峰)的人,都必须支付350美元的“山地使用费”。这个费用也叫“成本回收费”(Cost Recovery Fee),它主要用于支付搜救成本,也相当于一种保险。

总之,欧美各国在面对搜救工作时,目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也有不同的实践。政府机构、社会志愿者和保险/搜救公司,三者在搜救工作中的各自定位如何,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就目前的趋势看,可能还是必须由政府机构提供基本服务保障、志愿者提供专业支持,并由保险公司出售保险并支付救援费用。纯粹由政府支付救援费用,一方面对纳税人并不公平,另一方面有时也会发生一些尴尬的情况。

比如今年7月24日,一位德克萨斯州妇女南希·艾伦在攀登圣海伦斯山时不慎跌落摔伤。当地警署晚上8点得到求援电话,立即组织了搜救队,于当晚11点找到了她。搜救人员看到南希伤势不重,就试图用一个篮子将她抬下山。但是夜间下山,还抬着一个人,速度就非常慢了,他们花了6个多小时才走了大概三分之一路程。南希最后干脆打电话叫了直升机,送她直接下山去了医院。这多少让搜救人员有些尴尬:政府买单的救援服务,只能按照伤势的轻重缓急来选择援救标准,而不可能过多地考虑被救者的感受。因此,政府买单的救援力度未必能符合被救者的预期。如果被救者要获得更高力度的救援,恐怕必须自己买单,毕竟纳税人没有义务因为被救者不喜欢坐滑竿下山就租个直升机来。差异化的救援需求,只有通过差异化的保险来满足,这大概是未来旅行者搜救工作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李卫公
来源: 观察者网
1 2 3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