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经济民生 / 正文

鲍盛刚:体制改革中的左右论(3)

2013-08-17 15:18:02 作者: 鲍盛刚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苏联和东欧的危机,使社会主义的基础发生了动摇,中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案,即在社会主义框架内,引进市场和竞争机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此打破大锅饭,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供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正因为如此,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集中体现在中国经济总量指标上,到2010年,中国GDP按照现有市场汇率已经达到6.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堪比美国罗斯福新政对于资本主义的拯救。那么这是否意味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中国找到了一种最理想的和最完美的社会治理模式?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中国引进市场机制,社会财富增加了,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首先是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是大部分人还在期待,收入差距拉大。其次,供应不足问题解决了,但是内需不足问题产生了,并且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向左还是向右?这一问题又回到了人们的思考中。

从近现代200年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社会制度经历了从市场资本主义到福利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并依然处于两者之间的周期性摇摆不定中,与此相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经历了从国家社会主义到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并依然处于两者之间的周期性摇摆不定中。丘吉尔曾经讲到,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是不平等地分享上帝的恩施,社会主义的固有美德是共享苦难,无疑,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于生产和效益,社会主义的优势在于分配的平等,那么理想社会模式是否能够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势加以混合呢?即在生产领域采用资本主义,在分配领域采用社会主义,为了平等牺牲一些效率,为了效率牺牲一些平等,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从而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状态。卡尔·波兰尼在“巨变”一书中认为美国罗斯福新政对于市场体制来讲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改良模式,因为罗斯福的改革意指美国经济仍按市场规律运转,但是建立了一套新的管制机制,使得人与自然免于市场的直接压力。那么,与此相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计划经济体制来讲可能也是一种很好的改良模式,因为在原有管制的机制上,引进了市场规律,使得停滞的社会富有竞争的活力。如果是如此,那么是否意味中美体制最终的殊途同归呢?

责任编辑:李卫公
来源: 四月网
1 2 3
相关推荐: 体制改革左右论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