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文化评论 / 正文

王绍光: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

2013-07-17 13:39:00 作者: 王绍光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6月29日,由王绍光教授和胡鞍钢教授合撰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出版20周年纪念会在北大举行。会上王绍光教授作简短发言。后经作者整理、补充,授权观察者网独家发布发言全文,以飨读者。

我首先想用一部最近流行的电影来描述20年来的感受——《致我们终将消失的青春》。《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于1993年问世时,媒体报道把胡鞍钢和我称作“青年学者”。看看如今满头白发的我,哪里还有青春的痕迹?诸位也许可以由此深切地体会到岁月的无情——青春的确终将消失。

现在言归正传。我今天不打算谈《报告》本身,只想做两件事:一是交待《报告》写作的时代背景;二是谈谈我在过去20年里所做的研究有什么内在关联。

黑云压城下,中国该往何处去?

回想过去二十多年,我似乎一直在与一个叫作TINA的对象作战。这里TINA不是某个年轻女孩的昵称,而是一位老女人的口头禅。这位老女人刚刚过世,即曾担任过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她有一句口头禅:你别无选择(There Is No Alternative)。据有人统计,她在讲话中使用这个口头禅达五百多遍,以至于有人给撒切尔起了个绰号,就叫TINA。所谓“别无选择”是指,除了在经济上与政治上实行自由主义,世界已别无选择。“铁娘子”的“铁”表现在对“别无选择”的信念十分坚定,亦或者可以说是僵化。

1989年初夏,日裔美国人福山把撒切尔的“别无选择”说上升到了历史哲学层面,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的终结”的论文。在这篇名噪一时的论文中,福山说:“二十世纪开始时,西方对自由民主的最终胜利充满了自信;到二十世纪接近尾声时,似乎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结局不是像某些人曾预料的那样,出现了‘意识形态的终结’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趋同,而是经济和政治自由主义完完全全的胜利”。福山之所以敢大胆预测“历史的终结”,是因为在他看来,人世间已不再有关于“大问题”(例如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斗争与冲突;人类社会已抵达意识形态演化的尽头,西式自由民主制度已无可争议地变为各国独一无二的选择。此后,人类面临的唯一问题是如何实施西式自由民主的具体技术细节。

在那篇文章的结尾,福山几乎难以掩饰自己的得意,但却故意流露出一丝胜利者不再有对手的失落感。据他说,历史终结以后的世界将会变得非常无聊:不再有艺术与哲学;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它们的痕迹。

福山写这篇文章时,中国还没有发生当年春夏之交那场“风波”,但他已把正在进行改革的中国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论据。“风波”发生后,福山更是把中国发生的事看成支持他论断的铁证。

如果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89-1991年,那时,历史似乎的确正按照撒切尔与福山预测的轨迹行进。

一方面,我们看到,整个世界似乎都正转向经济自由主义。

我们知道,著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过“休克政策”。当时哈佛大学的杰弗里•萨克斯又提出了“休克疗法”。1989年,索罗斯出钱支持萨克斯等推行波兰版“休克疗法”,即“巴尔采罗维奇计划”(The Balcerowicz Plan)。接下来就是苏联1990年出台的五百天走向市场经济的计划。我当时刚到耶鲁大学教书,经济系与政治系的同事们都在热烈地、煞有介事地谈论苏联的500天转型计划,仿佛美妙的资本主义新世界指日可待。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并不是没有想过休克疗法。1988年4月开始“物价闯关”。当时的理由是“长痛不如短痛”,与萨克斯“不能分两次跳过一条壕堑”的理由暗通。8月19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一条重要新闻:8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第十次全体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结果,这则消息马上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恐慌性抢购,情况一片混乱。在这种局面下,决策者不得不短暂叫停物价闯关。8月30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第2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做好当前物价工作和稳定市场的决定》。发出这份文件的目的是向群众解释,北戴河会议说的物价闯关不是指马上就要完成,而是需要五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它还宣布,下半年将不再出台调价的决定,以安定民心。1988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开展“治理整顿”。

但正是在此期间,休克政策的倡导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第二次来到中国。1988年9月11日,他在上海见了江泽民。然后,在张五常与“北京朋友”的安排下,弗里德曼跑到中国首都,给200多位官员作报告,主要谈价格双轨制的问题。他访京的高潮是与赵紫阳会面,双方谈得如此投机,以至于会见时间由原定的半个小时延长到了两个小时。

据《薛暮桥回忆录》(418页)记载:“1988年12月1日,时任总书记找我、刘国光和吴敬琏去谈话,表示接受我们对他的批评。”但赵紫阳似乎并未完全放弃闯过物价关的想法。1989年春,他派安志文等人到香港,请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蒋硕杰等六位经济学家座谈中国经济。这些人的主张是,价格必须由市场决定。据说他们的见解让赵紫阳“很受启发”。当然后来发生的“风波”致使休克型的变革路线无疾而终。

责任编辑:李卫公
来源: 观察者网
1 2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