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梅新育:中韩热络的启示与警示

2013-07-02 09:31:00 作者: 梅新育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韩国总统朴槿惠女士访华“心信之旅”所受的史上最高规格礼遇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瞩目: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张业遂到机场迎接;27日,中国领导人为朴槿惠举行欢迎晚宴;28日,习近平主席与夫人设午宴款待朴槿惠;李克强总理、张德江委员长分别会见朴槿惠;《中韩联合声明》长达5100余字,延长了中韩货币互换协议;……正值新兴市场经济体备受国际资本流动逆转冲击之际,这一切成果足可珍视,韩国经济界和舆论界普遍以欣喜的口吻认可朴槿惠访华成果超过访美,此次出访成果之丰硕,致使不少观察家已经判断东北亚地缘政治平衡将因此而发生改变,中韩建交20年来“经热政冷”的局面有可能发展成为“经热政热”。朴槿惠女士个人也在中国社会收获了相当广泛的好感,可以判断,这笔无形资产迟早必将令韩国受益,问题只是受益的大小而已。那么,这场圆满成功的重大外交活动能给当事两国和东北亚区域内其它国家提供什么启示和警示呢?

首要的启示无疑是有关国家应确立正确的态度,以寻求合作而不是对抗作为出发点,任何为一己之私而扰乱区域内稳定发展大局的言行都是不可取的,也是注定要让自己反过来付出代价的。毋庸讳言,中韩之间并非不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歧见,甚至在领土方面的争议也若隐若现,中国社会对韩国某些人、某些势力的不良意图和言行抨击相当尖锐。如果韩国决策者为了眼前的一点政治私利而听任自己的决策被绑架,甚至纵容这些杂音放大而绑架整个韩国社会,那么,朴槿惠女士此次“心信之旅”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了。正是由于韩国决策者超越眼前蝇头小利,就对外交往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决断,韩国对华外交才得以收获这丰硕的成果。

反观有的国家,一旦选择了错误的总体目标,采取了错误策略,即使其目标确实不无可以理解之处,也只能加深自己的被动,令对其抱有一定同情之心者也只能摇首叹息而无可奈何。特别是日本,本来与中国在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建立了相当厚实的基础,但其决策层为了眼前的一点私利选择了几乎是全方位对抗的态度,在历史认识、领土争议、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等各方面践踏几乎所有邻国的利益,撩拨几乎所有邻国的尊严和感情,在此基础上而欲求国际关系和谐,周边环境安定,何异于缘木求鱼,抱薪救火?从《朝日新闻》到《日本经济新闻》,日本主流媒体交织着艳羡、担忧和抨击的声音不绝于耳,对日本被孤立在外的焦虑溢于言表;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消解自己的焦虑,最好还是从反省和实际改正做起。

同等重要的启示是共同文化传统的价值。朴槿惠女士此次出访能够收获如此丰硕的成果,固然是建立在中韩共同经济、政治、战略利益的基础之上,但她个人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如果没有她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深入了解,她就不可能在当上韩国总统之前便在中国积累深厚的人脉,从而被在此次出访中被中方称作“老朋友”,更不可能在这次出访中达成这么多共识。当朴槿惠女士在清华大学讲台上用汉语发表演讲时,当她熟练地引用中国经典中的成语时,她更为未来的中韩关系播下了友好、合作的种子。

共同利益是双边和区域经济政治关系发展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信任也是不可或缺的前提,而且,此处所说的信任包括政府层面的互信,更包括民间的信任,而历史上共同的文化传统就可以成为中日朝韩越等国建立信任、合作关系的资本。“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乐府·箜篌引》),这是发生在今日朝鲜半岛上的故事,却毫无疑问首先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充分地体现了中韩两国之间长久以来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为巩固、发展双方信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希望这些联系能够得到保持和发扬,而不是相反。西方势力入侵等因素打断了这种共同文化传统的发展,历史的发展已经让我们具备了携手重拾这一共同财富的条件。

责任编辑:胡亦南
来源: 作者博客
相关推荐: 韩国日本外交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