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卓南生:如何辨析日本的乱象与真相

2013-06-10 23:11:37 作者: 卓南生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实际上,不论是“不成熟小鹰”时代的第一次安倍内阁,或者今天给人有张牙舞爪形象的第二次安倍内阁,其治国的首要目标都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告别“战后体制”,修改“万恶之源”的“和平宪法”。

扶桑聚焦

不论是“不成熟小鹰”时代的第一次安倍内阁,或者今天给人有张牙舞爪形象的第二次安倍内阁,其治国的首要目标都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告别“战后体制”,修改“万恶之源”的“和平宪法”。

从2006年至2012年这短短的六年之间,日本先后换了六个首相,前三个出自“万年执政党”的自民党(即安倍晋三、福田康夫和麻生太郎),后三名来自有“亚流自民党”之称的民主党(先后出场人物为鸠山由纪夫、菅直人和野田佳彦)。可以说,两党平分秋色,各自独领三年风骚。

有趣的是,在六名颇有个性的总理大臣如走马灯式粉墨登场之后,政权又回归到2007年弃甲而逃,被当年的日本媒体一致抨击为史无前例的“不负责任首相”安倍晋三的手中。而尤其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正是这名一度被认为“不合格的首相”,及其搭档麻生太郎(曾被日本媒体讥为“百年一现的无能首相”)组成的新内阁人气正在上升不降。

怎样解读“官二代”、“官几代”日本政客重返权力中枢的现象?如何看待令人眼花缭乱的日本政坛及日本政治、外交今后的走向?不少日本观察者对此感到困惑。

“豹变”与“两面派”是假象

对于安倍的重掌政权,有人也许存有一些期待,认为日本政客在上台前和上台后往往会有两张脸孔。理由之一是2006年9月安倍上台后曾有“豹变”的记录,并有“破冰之旅”的“壮举”;理由之二是出自实际利益的需要,安倍在上台后未必会履行上台前为迎合选民而提出的诸多激进鹰派政策。于是乎,有论者把安倍定位为“两面派人物”。

针对这两种观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六、七年来(确切地说,应该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总保守化”以来)日本政坛的走向,及认真分析日本当权者的内外战略及其舆论导向,不难发现所谓“豹变”和“两面派”的标签,并不适用于安倍之流的鹰派头面人物。

对于中日领导人互访的“破冰之旅”(2006年)、“融冰之旅”(2007年)、“迎春之旅”(2007年)和“暖春之旅”(2008年),北京也许存有较高的期待,但从日本官方的表态和日本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中,谁都能一目了然,东京从一开始就将之定位为“权宜之计”与“演出”(即外交秀)。也许说得再清楚也不过的是安倍本人。他在下台后及重返首相府后的多次谈话中,就对当年担任首相期间(因任期太短)未能参拜靖国神社感到“痛恨至极”。

换句话说,他当年的表示“不说去,也不说不去(参拜)”,纯粹是为了忽悠对方而耍弄的模糊牌。在他看来,将他当时的作秀形容为“豹变”,或将他定位为“两面派”人物,真是“冤枉之至”。

责任编辑:李卫公
来源: 联合早报
1 2 3 4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