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文化评论 / 正文

《德国之声的中国梦魇》:中国恐惧症下的西方媒体生态

2013-06-10 00:25:03 作者: AC空气稀薄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书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2008年的西方大喧哗结果是什么呢?是否阻止了中国的崛起呢?答案自然是没有。那场大喧哗无非是一个大国诞生的阵痛。书的最后一章提出了一个问题:西方媒体在中国报导方面为什么跟中国没有交流,没有交集,而始终是自说自话呢?这样能解决什么问题吗?难道不是一个更全面的、该批评的批评、该赞扬的赞扬的中国报导对世界更有利吗?

法兰克福书展上三个镜头: 

《德国之声的中国梦魇》已在10月10日至14日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展出,并即将在11月22日到25日的维也纳书展上展出

上图:下排左起第三本即为此书

2008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头。那是一个世界因为中国而沸腾的年头,那是一个全世界华人首次全体激动起来的年头。那个沸腾始于是年三月的西藏事件;那个激动始于对西方报导及其引发的西方“无端”沸腾的不满。在西方,人们走上街头抗议中国“镇压”藏族人,阻挠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的火炬之行。在世界上,从不关心政治的华人也站起来大声地表达对西方的片面、扭曲的报导的愤怒。

《德国之声的中国梦魇》这本书是一名在西方媒体工作多年的华人记者写的,记述了西藏事件至2011年底发生在“德国之声”和其它德国媒体中的事情。它仅仅是记述,是详尽的资料,但充分反映了西方媒体在中国报导中所处的窘境。这种窘境在20世纪末就已经发生,它至今仍然持续着。

这种窘境,说穿了就是一种对中国崛起的恐惧症。几百年来养成了客观报导的习惯、并将之大写在各种法律里的西方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自己的法律和原则:不能、不敢说中国好的方面,即使是谈经济,也要牵扯政治,在好的报导中也要有所批评。甚至在国际争端中,也自然而然地认定中国不好。比如在最近的钓鱼岛争端中,西方媒体大多用日本的岛名,明显地站在日本一边,导致西方读者也有了明显的倾向。

责任编辑:李卫公
来源: 四月网
1 2 3 4 5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