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郑永年:利益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困局

2013-05-29 07:09:00 作者: 郑永年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改革。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发现,改革越来越困难。尽管从经济、社会和政治各方面来看,改革显得越来越迫切,改革则越来越困难。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要把改革进行下去,人们首先需要对中国的改革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有足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找到克服改革困难的途径和突破口。

这就要求人们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改革从何而来,到何处去?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这三十多年“从何而来?”的历史说明了几个重大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革是可能的。过去的改革,并不是说每一次重大的改革没有经历任何困难,一帆风顺。恰恰相反,每一次改革都面临巨大的困难。但改革已经走过来了,证明无论怎样的困难,只要改革的策略得当,都是可以克服的。

其次,改革要确立一个方向。就未来来说,改革就是要回答“到何处去?”的问题。这就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中国动员型的政治体制的特性就决定了这个方向的重要性。一旦大方向确立,那么体制就可以动员起来,来达到既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大方向,或者大方向不明确,那么不仅体制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反而会出现体制固有的巨大惰性,演变成既得利益,阻碍改革和变革。

再次,改革要找到突破口。改革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所需要改革的各方面同时推进,达到平衡的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仅仅是个理想。任何改革都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也就是说,改革是在不平衡中进行的。实际上,各方面不均衡的发展本身就是改革的动力。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改革者推进改革的主要策略是“先易后难”。“先易后难”就是找改革的突破口。不过,要意识到的是“易”并不是说不存在困难,“难”也不是说不存在克服困难的手段。

责任编辑:李卫公
来源: 联合早报
1 2 3 4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