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经济民生 / 正文

侯峰:中国如何走出云计算技术时代的困境

2013-04-27 15:38:00 作者: 侯峰专栏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云计算技术的研发和汽车市场换技术有着相类似的市场格局,计算机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强势占领,中国各大商业用户如银行系统根本看不上国产计算机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云的养分都被跨国公司垄断企业吸光了,本土企业失去生长所需的肥沃土壤,即使国家投入的再多,自己不会造血如何能竞争得过财大气粗,技术积累雄厚的跨国公司。

近期偶然机会参加了北京2013中国国际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展览会,展会论坛提问环节一名与会者提到,近些年中国政府在云计算技术领域有大量的投入,然而似乎没有见到应有的成效。台上的论坛主讲专家们的回答多不得要领,尽管某些专家思想很前卫,以“云者”姿态大胆创造词汇恨不能跨越云技术前沿进入所谓“有机”时代,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探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未来,可悲的是他的演讲里连自己的话语体系都没有,一半中文,一半不必要的洋泾浜英文演讲看似深刻,实则在拾别人的牙慧重组,一定程度代表了信息业缺乏自信的心态。走了一遍展台,虽然不少软硬件企业带来新产品和新想法,但在计算机核心技术和高端设备方面,除了华为以外,基础实力薄弱基本还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信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上远没有步入华为、中兴那样的有技术、有市场、有资金的良性循环。中国信息高科技领域的技术进步难在哪里呢?

经过30年的摸索和反思,揭开高科技的层层神秘面纱,我们开始意识到高精尖技术的突破实质就是技术积累加占领市场的问题。中国高铁模式和桑塔纳市场换技术模式从正反两方面给国人巨大的启示。

市场换技术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按照中国政府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的说法:“中国不必有自己的汽车自主品牌”,“说中国是‘世界工厂’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因为事实上中国顶多就是一个车间”。龙永图提出,要“先在国际分工中找准我们自己的位置,再说平等竞争的问题”。而什么是我们自己的位置呢?就是 “要有再为外国人打十年工,甚至二十年的准备,要有这个气度”。80年代从政府官员到国企老总就是怀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态揭开“市场换技术”的大幕。接下来的现实的确让龙永图给说着了,中国市场换技术的先驱汽车行业,包括共和国长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二汽、上汽在内,挟雄厚的国企优质资源,不仅心甘情愿地给外企打了近30年工,而且还绑架着中国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成了万国汽车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是典型的既丢了市场又没换到技术的民族悲剧。

如果按某些时髦学者的哲学我们不该有什么抱怨,因为他们认为中华民族本身就不具备创新的能力,中国缺少的是被西方殖民统治500年。然而事实证明中国人偏偏又不全都是充满奴性,中国高铁的成功说明中国并没有像那些学者们和那位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那样不争气。

中国高铁技术跨越的奇迹要从“中国之星”自主设计制造的高铁列车谈起,当年铁道部放弃已经处在测试阶段的“中国之星”,寻求引进外国技术的时候一度背上第二个沈图(一个不买国产大飞机的前中国民航局长)的黑锅。然而在那位草根出身的前铁道部长领导下,铁道部低调行事,顶住各种压力集成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高铁技术,不按常规出牌,一举创造铁路发展史上的奇迹。

整合铁路市场以一个窗口,一种声音对外技术谈判,避免了中国人互相压价,肥水外流的老毛病,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国内市场。如果当时铁道部被市场化,大同、唐山、株洲、长春、青岛四方机车制造厂,也就是后来整合的北车,南车,非常可能像一汽,二汽,上汽一样不思进取,互相压价,只谋求如何搭上外企快车分食中国井喷般的市场大饼,中国高铁现在的局面就不是一个和谐号,而是多国牌子,多种互不兼容制式的外国高铁分割着中国市场。

中国铁路的厚积薄发是与铁路人长期技术积累分不开的,而汽车行业厚积了几十年却给别人做了嫁衣裳。也许高铁的成功有他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常言道“无知者无畏”,正是由于扳道工出身的铁道部长是技术门外汉,也便没有对西方高科技迷信的束缚,技术壁垒的恐惧。试想任何一个理性的科学家工程师挂帅铁道部,敢于设想中国高铁10年走过别人几十年走过的路,一举超越曾经心目中不可逾越的高峰?想都不敢想如何能够把它变成现实。高铁成功的背后铁道部的确存在严重的贪腐问题,但功归功,过归过,回头看这段铁路人创造技术奇迹的历史,铁道部无疑将彪炳史册,为最终退出行政序列划上了一个辉煌的休止符。相对比中国汽车的三大国企坐拥巨额优质国有资产,挟洋自重,30年无所作为,竟然至今搞不出一辆像样的自主品牌汽车,成为市场换技术天大的笑话。中国民航不买国产大飞机,直接导致处在试飞阶段的运十大飞机项目流产。政府官员的一念之差常常决定一个行业的命运。

中国舆论界骂高铁亏损远甚于骂汽车卖国,这部分源自于妖魔化公有制国企势力的背后操控和全社会弥漫着崇洋媚外的文化。百姓辛辛苦苦创造的社会财富被外国豪车,奢侈品盘剥而去无人较真,而高铁在成长阶段的技术性亏损,却被某些势力不依不饶的追打。价值观的混乱扭曲了市场行为,一句羞辱中国产品的网上流言,常为外国同类产品创造无限商机,中国百姓和国家利益无形中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一些流言的制造者却成了被追捧的名人。高铁因之而失去巨额海外订单,当世界都在使用中国货的时候,中国人却信不过中国自己的产品狂购海外,开洋品牌汽车及用洋奢侈品是有产阶层的时尚和身份的标志,其结果就是几个坚持自主品牌的国产汽车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既享受不到国企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偏爱和惠顾,又被崇洋媚外的中高端市场所抛弃,在财大气粗跨国集团夹击下苟且偷生。高铁这种长线投资的公共设施在建设初期出现亏损本是很正常的,但是一些别有用心者竭力贬低中国高铁,醉翁之意指向中国的社会制度,而对中国汽车数以千亿的肥水外流不置一词,就是当今中国传媒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种见怪不怪的现状。中国为崇洋媚外的心态付出了多大的社会成本没人算过。

责任编辑:李卫公
来源: 四月网
1 2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