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中非合作论坛举措对埃及的影响评估

2013-03-19 13:10:41 作者: 刘云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中非合作论坛举措近十年来在埃及的实施,使中埃合作关系在政治、经济、农业、教育等领域不断深化,增强了埃及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对埃及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虽然目前双方合作关系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但只要我们站在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共同面对并努力解决这些挑战和问题,中埃关系就会获得更加深入的发展。

 摘要:中非合作论坛举措近十年来在埃及的实施,使中埃合作关系在政治、经济、农业、教育等领域不断深化,增强了埃及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对埃及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虽然目前双方合作关系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但只要我们站在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共同面对并努力解决这些挑战和问题,中埃关系就会获得更加深入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合作框架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在埃及的实施,使中埃合作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全面深入发展,对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埃友谊的深入发展。

一、中非合作论坛举措对埃及的影响

(一)进一步深化的政治合作关系提高了埃及的国际地位

历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和部长级会议都明确提出了政治合作的必要性。埃及是与中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中非合作论坛发展的重要非洲国家,双方近十年来首先在政治领域展开了密切合作,主要表现在两国高层领导人的互访、两国议会与执政党之间关系的机制化、两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相互支持。

首先,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访问埃及。埃及方面以总统、人民议会议长、总理为首的代表团也多次访华。据不完全统计,仅2000—2008年两国部长级以上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会见和接触就超过50次。[1]2011年上半年,埃及政局动荡,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外交部长杨洁篪分别访问埃及,表示中国尊重埃及人民的意愿和自主选择,并向埃方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其次,两国执政党之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埃及议会之间的交流合作,加深和拓宽了政治合作。埃及民族民主党自1978年成立至2011年2月一直是埃及的执政党,20世纪80年代就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系并展开交往。1994年5月,两党签署 《合作议定书》。1999年10月,两党续签 《合作议定书》。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党高层互访更加频繁。再次,中国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多年来分别同埃及人民议会和协商会议保持着友好往来。2007年5月,吴邦国委员长访问埃及期间与苏鲁尔议长正式签署中国全国人大与埃及人民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全国人大和埃及人民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为加强议会双边和多边领域的交流提供了平台。至今,中埃议会定期交流机制已经举行了四次会议。

中国重视埃及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一直把埃及视为中国在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大陆重要的合作伙伴。2011年9月,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在开罗与埃及外长会谈时表示,中国重视埃及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重要性,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的建立有利于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稳定。[2]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支持埃及反对核武器扩散,主张通过和平与谈判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在达尔富尔问题上也同埃及一道致力于实现苏丹的和平与稳定。埃及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明确和一贯地在涉台问题上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

中埃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两国在多层次、多领域全面推进的合作,使埃及在国际社会中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提高了埃及的国际地位。在政治上平等互信,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协调配合,两国友谊纽带日益紧密。中埃两国的密切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增进互信,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借助对方增强自己的话语权。

(二)贸易与投资合作促进了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以来,中埃双方不断拓展经贸合作领域,使彼此成为重要的经贸伙伴。

双方贸易额快速增长,投资逐年增加。2003年中埃贸易突破10亿美元大关,以后逐年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69.60亿美元 (表一)。2007年,中国成为继欧盟、美国之后埃及的第三大贸易伙伴。[3]近十年来,埃及一直是北非国家中最大的对华贸易国。我国向埃及出口的主要产品有:服装、纺织品、机械设备及零件、电器设备、车辆、化学纤维制品、玻璃及其制品等。从埃及进口的产品主要有大理石、钢铁、石油及相关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长绒棉、亚麻、纺纱等。中埃双方采取措施努力改善贸易结构不平衡问题。自2007年开始,中国从埃及进口量快速增加,2008年从埃及进口量同比增长78.6%,2009年同比增长72.2%,中国对埃及贸易顺差逐年降低。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埃及的对外贸易结构,还促进了埃及对外贸易的多元化与合理化发展。

中国在埃及的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流量与存量几乎每年都在成倍增长 (表二)。2007年开始,中国对埃及投资更是迅猛增长。中非发展基金进入埃及市场并参与多个项目的建设。中国公司到埃及投资电缆生产、水泥生产、玻璃制造、化工、能源、纺织、制衣、电力和建材等行业。金融危机前,在对埃及投资的所有国家中,中国排名第22位。尽管遭受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2008-2009财政年度,中国在埃及的投资规模位居首位。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为双边投资搭建了良好平台,同时也为促进埃及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做出了积极贡献。[5]中国对埃及投资额的跃升,有力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平衡,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三)援埃农业技术项目提高了埃及的农业技术和农民生活水平

1999年4月,中埃两国农业部正式签署农业合作议定书,两国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了崭新的时期。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在埃及实施的农业合作项目有工业化秸秆气化技术项目、蘑菇种植项目、援埃高级农业专家项目、苏伊士运河大学水产养殖实验室项目、农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等。

始于2005年援埃蘑菇项目基地于2007年7月完工,是我国对埃及无偿援助项目之一。由中国农业部派出的四名农业专家取得了平菇、草菇两个菇种栽培示范的全面成功,为埃及培训农业工程师、蘑菇专业种植户和蘑菇企业技术人员270多人。目前中埃双方正在探讨实施项目二期工程。援埃食用菌项目经过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7]中埃合作 “工业化秸秆气化技术项目”是我向埃援助的优秀环保项目。2006年10月,埃方已成功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将燃气送往50余家农户。这一项目对提高埃及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埃及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后,中国政府派遣农机维修、重机维修及拖拉机维修专家各一名,指导制造、维修农机具多台;就相关的农业机械知识举办了三期培训班。援埃农业专家对提升埃及农机的设计、生产、维修和使用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落实了温家宝总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指示。

2003年我国淡水水产品研究院与一家埃及大型渔业养殖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向该公司提供蓄水池养鱼技术。该公司将借鉴中国的经验和技术,加大对尼罗河鱼类的养殖量,以达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目的。2011年5月,中国援助的苏伊士运河大学渔业水产教学与培训中心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水产养殖的扩展成功降低并稳定了埃及在渔品方面的成本,使农村较贫困人口可以获得健康和买得起的动物蛋白,提高了埃及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埃及培训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是中埃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经我国驻埃使馆处的积极推介,埃方共9名学员参加了科技部在国内举办的五个培训班。湖北农业官员培训中心长期以来与埃及农业部合作,2000-2011年已经为埃及开办了25期农业培训班,为埃及培训了256名农业官员、农业管理人员和农业专家,培训内容包括园艺作物栽培与管理、现代农业管理、农业项目评估、中兽医针灸技术等。[8]

(四)教育合作加强了埃及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培养了大量汉语人才

中埃双方自上世纪末就建立了教育高层研讨会机制,两国教育部长每年互访,对两国教育合作的深入开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3年3月,中国政府赠款建立的埃及远程教育系统投入使用。2007年8月,援助埃及远程教学二期项目竣工。中国援建的埃及远程教育系统和农村学校得到了埃及媒体的广泛好评。远程教育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埃及师资水平不均的问题,为埃及教育的长远发展和最终实现教学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中非合作论坛第三次部长级会议之后,中国为埃及援建了两所小学,十月六日城的埃中友好示范学校于2008年9月完工。另一所援建的农村小学位于曼努菲亚省。援建农村学校则为推动埃及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埃高等教育合作向纵深发展。2002年是中埃教育交流合作活跃的一年,我教育部向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赠送了中文语音实验室和5000余册书籍;12个中国教育代表团访问埃及;埃及亚历山大大学校长应我教育部邀请,访问了清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我国的著名大学。目前为止,北京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十余所中国大学与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艾因夏姆斯、扎卡济克等大学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和合作项目。为落实 《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中国教育部于2010年6月全面启动 “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北京大学与埃及开罗大学为合作院校,展开一对一的校际合作。中埃高等教育合作,有力促进了双方高校的人员交流、学术交流、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交流,促进了两种文化的相互沟通与认知,促进了双方高校在国际化互动方面的多元化。

2005年,辽宁大学与埃及教育集团签订在埃及建立中国大学的协议,2006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11月,开罗大学孔子学院成立。目前,已有两所孔子学院在埃及落户。中国每年派往埃及的汉语老师不仅给学员带来了最新的教材和辅助教学的声像制品,还带来了最新的汉语教学方法。不但为埃及培养了汉语人才,而且使埃及本土汉语老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对教材的全方位把握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提高。中国大学、孔子学院、一些大学中文系的建设,两国互派留学生的机制化等合作对埃及方面加强中国语言人才的培养、提高本土汉语老师的水平、加强两国文化的沟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世纪以来,双方每年公派留学生20名。目前在埃及还有中国自费留学生300多人,在爱资哈尔大学学习阿拉伯语、历史、教理、教法等。埃及有数百名学生也分别在中国的重点大学攻读理工农医和汉语专业的博士、硕士学位,很多学成回国的留华学生在埃及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

责任编辑:李卫公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 2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