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章蓉:日本托儿所的“待机”儿童

2013-03-14 10:09:24 作者: 章蓉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需求和供给的巨大差距,恐怕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作为同样为孩子入托问题而苦恼着的妈妈,真诚地希望“待机”儿童们能不再“待机”,家长们都能欢欢喜喜地把孩子送入托儿所。

在日本,樱花盛开的4月正是开学的季节。6周岁以上的孩子们可以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了。而对于有婴幼儿的家庭来说,也将迎来孩子能否上托儿所(日语称谓“保育所”)这个问题。对于有工作的妈妈们来说,如果孩子不能入托就没法工作,所以申请托儿所是攸关生计的大事。

日本的托儿系统颇为复杂,在东京大致可以分为“认可保育所”、“认证保育所”、“小型托儿所”还有“保育妈妈”等。一般来说,“认可保育所”的人气度最高,一般是公立的(也包括一部分私立的,近年来还有“公设民营”的趋势),对于设施人员等条件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说平均每个幼儿至少应享有多大的空间,园内的庭院必须达到多大的面积,每个保育员最多能照看几个孩子等等。这样严格的规定有利于幼儿们的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最受家长们的欢迎。不过也因此抬高了托儿成本,其中绝大部分需要靠公共财政来补贴。以东京地区为例,认可保育所的成本高达每个孩子每月几十万日元,其中家长平均负担10%左右,剩下的近90%则由日本中央政府、东京都以及各个区的地方政府来分担。特别是每个区,要承担70%左右。这项支出给区级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也因此导致认可保育所的数量一直上不去。认可保育所的数量实在有限,能够招收的孩子数量不多,所以在很多地区每年申请入托的人数都会大大超过招收人数。那些想进却进不了公立保育所的孩子就被称为“待机”儿童。

虽然除了认可保育所之外,还有达不到这么高的标准的“认证”保育所,以及私立托儿所等,但它们也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不过由于得到的补助比较少,这些托儿所不是条件要差一些,就是保育费用比较高。此外“保育妈妈”是经过培训的拥有育儿资格的家庭主妇,能够提供家庭式的幼儿看护,但是一个保育妈妈能够照看的孩子数量非常有限。

总体来说,一般家庭都非常倾向于把孩子送进认可保育所。但是申请的过程千辛万苦,最终还要根据“点数”(根据家庭情况的积分,比如说有全职工作的是20分,一周工作4天的是16分,学龄前的兄弟姐妹越多的分数越高等等)排名来决定能否孩子入托,搞得申请结果出来之前家长们都人心惶惶的。由于竞争太过于激烈,一些妈妈有全职工作的家庭有时也难以如愿,导致妈妈为了带孩子而无法上班,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最近的一则新闻是说,东京都杉并区的认可保育所的申请结果出来了,申请人数超过3000人,而实际得到入托通知书的只有1375个孩子,有一大半都没有申请上。这让许多有工作却没申请上的妈妈们非常郁闷,她们联合起来向区里表示抗议,要求增设保育名额。事情上了全国的媒体,结果杉并区急忙表示要增设保育所,马上增加200个名额。不过这也还是僧多粥少。足立区的妈妈们受到鼓舞也奋起抗议,但是足立区政府表示,还有一些认证保育所等设施可以利用,请大家不要只盯着认可保育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保育设施。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了日本幼儿入托之难。

追本溯源,托儿所难申请与日本的文化和社会结构是极有关联的。因为日本长久以来就信奉“男主外,女主内”的宗旨,男人赚钱养家,女人的使命就是“相夫教子”,长期以来并没有“托儿所”的概念。城市化之后老年人也没有了帮着子女带孙辈的习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近年来的女性高学历化,出来工作的女性不断增加,专业家庭主妇有所减少,所以对“托儿所”的需求急速增加。但是设立符合标准的认可保育所并非易事,特别是日本人工费非常昂贵,地价、房租也不菲。如果增设认可保育园,本来就已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就会变得更加沉重。需求和供给的巨大差距,恐怕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作为同样为孩子入托问题而苦恼着的妈妈,真诚地希望“待机”儿童们能不再“待机”,家长们都能欢欢喜喜地把孩子送入托儿所。

责任编辑:魅影
来源: 四月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