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章蓉:日本的记者俱乐部

2013-02-21 09:38:14 作者: 章蓉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纵观日本记者俱乐部的历史,其初衷是为了保证媒体/记者的知情权,在强大的权力面前聚集足以抗衡的能量。同时,记者俱乐部还起到了在媒体内部保护记者的作用。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记者俱乐部的弊端也就越来越明显。

曾几何时,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记者的手中一支笔可以通过报道、评论来针砭时事,监督公权力,引起社会对一切不道德、不公平社会现象的关注,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不过随着媒体被称为“第四种权力”,而且伴随着各种传媒集团的兴起,媒体本身也在经历着一种“权力化”和“企业化”。媒体间的贫富差距在迅速拉大,有“强势媒体”和“弱势媒体”之分。同时,大媒体的记者也越来越依附于所属公司,逐渐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日本,强势媒体包括NHK(日本放送协会)这样的国家级电视台,以及富士电视台、TBS、东京电视台、日本电视台、朝日电视台这样的全国性商业电视台。还有五大全国性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企业。相比之下,弱势媒体的规模,覆盖范围都要小很多,很多是草根性的、民间小资本的媒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具有类似的情况。不过日本比较特殊的制度之一就是“记者俱乐部”。这个制度在创建初期有其积极意义,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消极作用在不断显现出来。

记者俱乐部制度可以追溯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当时是记者们为了获取采访权而成立的。1890年,日本召开第一届帝国议会,但是不允许新闻记者前去采访。当时《时事新报》的记者联络其他报社的驻东京记者创立“议会出入记者团”,向当局要求开放信息、允许采访。同年10月,日本全国各地的其他报社也纷纷加入,名字改为“共同新闻记者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的压力下,当时的众议院不得不松口,允许记者前去旁听和采访。

而且,当时日本没有工会等组织,在压制左翼言论的时候,报社可以任意解雇记者。1931年,当时的《都新闻》(现在的《东京新闻》)解雇了一名记者,当时这个记者所在的商工省记者俱乐部发起了“复职运动”,最终迫使报社让步,起到了保护记者合法权益的作用。

可以说,纵观日本记者俱乐部的历史,其初衷是为了保证媒体/记者的知情权,在强大的权力面前聚集足以抗衡的能量。同时,记者俱乐部还起到了在媒体内部保护记者的作用。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记者俱乐部的弊端也就越来越明显。

首先是记者本身发生了变化。很多情况下,记者与其说是具有独立报道精神的斗士,倒不如说已经成为了大媒体企业、大公司的一员,为了生活而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同时日本媒体宣扬的企业文化也要求记者将企业利益放到首位。

其次是政府部门/大企业经常通过记者俱乐部来要挟记者。因为消息只发给参加记者俱乐部的媒体,所以能够参加就意味着比一般小媒体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是政府部门/大企业往往要求按照他们所公布的内容写,否则就将该媒体剔除于记者俱乐部之外。在这样“沉默的规则”之下,记者们有时候也就充当了传声筒而已。政府部门/大企业和主流媒体之间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记者的独立性根本无从保证(最近令人记忆犹新的例子是大阪市市长桥下徹的“媒体操纵术”。曾有一个记者在微博上对他提出了质疑,对此桥下也没多说什么,表示你要是不向我道歉,从此你们这家的媒体就别想采访到我了。结果这名记者迫于压力,被迫向其道歉,结果桥下又表示重新接受该媒体的采访。从而起到了杀鸡儆猴,操纵媒体的作用)。

大媒体都挤进了“记者俱乐部”这艘豪华型大船,有面子,而且旱涝保收,这些消息是被操纵的也好,片面的也好,总之消息是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作为个体的记者再怎样想保持自己的记者理念,在强大的写稿压力之下,最终还是会无可奈何地融合于其中。另一方面,独立性的媒体则被排斥在“记者俱乐部”之外。很多小媒体根本没什么机会进记者俱乐部,有的即使进去了,也顶多拿到一些资料,根本没有提问的机会。韩国由于曾经受到日本的殖民统治,也残留有同样制度。韩国的网络报纸Ohmynews的创立者吴连镐在做一家规模不大杂志的记者的时候,就在记者俱乐部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他认为既得利益的传统大媒体既占优势又没完成应尽的职责,出于对这样状况的强烈不满,他着力于通过建立网络报纸、汇聚公民记者的声音的方式,来打破大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日本,类似Ohmynews这样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还不多。在网络发达、新媒体辈出的时代,日本国内也对记者俱乐部制度提出了许多质疑。这样的制度是否还能长久地存在下去?将会迎来怎样的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魅影
来源: 四月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