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寒竹:平民主义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

2013-01-10 09:54:00 作者: 寒竹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笔者提出平民主义理论仅仅是为了解释中国的历史与现状,而这种理论的解释度跟任何其他社会理论一样,都是有限的。中国历史与现实中的很多现象肯定是平民主义不能解释的。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万能理论是没有的。只要平民主义这个理论能够给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方法,笔者也就感到欣慰了。

非常感谢刘学伟先生来信讨论中国平民主义的问题。不同观点的交流和争辩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想的深化。心平气和的理论讨论在今天的华人学术界已经很难得。所以笔者很珍惜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刘学伟先生一起讨论平民主义问题,希望双方的观念碰撞能够激起更多的思想火花。

把平民主义看成中华民族政治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和传统是我近几年来研究中国历史与现实的一个体会。但是,我从来不是一个平民主义者。相反,我在政治文化上是秉承保守主义。我对中国平民主义传统之所以发生兴趣,主要是发现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边缘化,发现中国当代社会失败与成功的经验都与中国社会缺乏封建主义传统有关。我在2006年曾经写过一篇《缺乏封建政治文化传统的中国》的文章,把中国近现代以来并未像日本那样迅速走向现代化之路归结为中国封建制度发育不成熟并且结束过早。后来,随着对中国近代以来保守主义在政治文化中的缺位进一步研究,我逐渐形成了关于中国平民主义这个概念。自从我用平民主义理论来解释中国政治结构的形成和现实发展模式之后,跟学界的一些人有过一些交流和讨论。在这一次跟刘学伟先生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够在讨论中把自己对中国平民主义的表述更加清晰化,更希望能够让保守主义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后者是我更关心的。

理论的功用是解释事实而非褒贬历史

关于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说法很多,封建传统、儒家传统、专制传统等说法不一而足。但是,绝大多数的说法都是在上个世纪社会革命这个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总是带有非常强烈的“六经注我”色彩。希望通过对历史的价值判断和褒贬为当下自己的政治主张作注脚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革命党人为了说明革命的正当性,尽可能地对传统加以否定。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皇权主义、停滞、僵化等概念常常作为一种鲜明的价值判断贴在中国历史身上。同样,一些人出于对革命的反感和厌恶,则试图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看成为解决当今各种问题的一种出路,新儒家主义、儒家宪政主义等说法即是基于这一思路。但刘学伟先生的看法与上述观点都不同。刘先生主要是把我对中国平民主义的论述理解为倡导平民主义或为平民主义辩护,这跟我研究历史的出发点相去甚远。

在笔者看来,社会科学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解释的理论,人们创造出不同的概念、构造出不同的理论体系来解释社会现象。马克思1845年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提出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这已经清楚说明了学者与实践家、革命家的区别。三年以后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就已经不是学术著作,而是表明现实立场的政治纲领。由于中国在二十世纪受共产主义运动的巨大影响,整个学界主流不自觉地把解释世界跟改造世界混为一谈,学术研究为政治主张下注脚成了中国学界的一个普遍现象。

当然,任何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而任何科学理论最终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要想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绝对避免价值判断或政治立场是很难的,或者说不是可能的。但是,理论解释和价值判断仍有主次之分。在理论的构造过程中,人们应该力求搁置价值判断,应该力求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构造理论来描述和解释历史与现实,而最后的价值判断应该由读者或社会给出。凡是立场鲜明地倡导某种价值理念或政治主张,就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在发布政治宣言或价值主张。

但是,如果所有研究者都搁置价值判断,那么社会科学研究理论还有没有优劣之分呢?是不是各种不同的理论都在社会中居于同等的地位呢?进一步言,社会科学理论还有没有现实意义呢?笔者以为,判定一个理论是否能够站住脚,是否有现实意义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理论的解释度。一个理论能够解释和印证的社会现象越多,说明这个理论的解释力就越强,比其他的理论更加优越,因此也就更有现实意义。但是,没有一种理论是全能的,任何一种理论的解释度都是有限的。

鉴于上述对社会科学理论的理解,笔者提出中国平民主义理论主要是想用这个理论系统来解释中国过去的历史和今天的现实。也就是说,中国过去的社会发展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历史轨迹,今天的中国之所以为形成这样的面貌,平民主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平民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性格之一。但是,笔者并不想对中国平民主义进行价值上的褒贬,因为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正如我们可以对不同的民族性格进行研究和描述,但很难对不同的民族性格进行价值判断和褒贬。

平民与贫民、等级与阶级的区别

基于上述原则,笔者构造出中国平民主义的理论主要是想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历史与现状。至于这个理论的解释度有多大,大家可以见仁见智,提出不同意见。但是笔者避免讨论平民主义在价值上的优劣。

读了刘先生的文章,感觉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平民主义与笔者并未有太大分歧,这一点先生在文中已多次提到。但是,刘先生也提出了几个比较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笔者在文章尚未展开的论述的。感谢刘先生给笔者这么一个机会把有些问题进一步展开。

刘先生提到,在古代中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依然有着强大的士绅势力,因此中国古代社会仍然是有结构的。对于这一点,笔者并无异议。但这里关键之点在于对平民这个概念的理解。

在笔者看来,所谓平民就是指摆脱了血缘等级制度的普通社会成员,仅此而已。一个平民社会并不等于是一个没有分化、没有结构的社会。平民并不等于贫民,无等级并不等于无阶级。平民是一个相对于血缘等级制度的概念。等级制度是由国家法律制度固定下来、具有世袭特征、各个等级之间不能够自由流动的社会结构。平民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自由民。当一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主体都是自由民,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平民社会。贫民则是一种类似于阶级的概念,主要是指由社会成员的经济状况。阶级社会不等于等级社会的最根本特点在于上下的流动性。等级是由血缘固化的,上下之间缺乏流动性,而阶级之间虽然可以鸿沟很大,但却存在着上下的流动性。

责任编辑:魅影
来源: 观察者网
1 2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