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贾进京:权倾天下的“高盛人”(3)

2013-01-11 16:07:00 作者: 贾晋京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金融编织起来的世界

“我们这伙”在西方统治精英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呢?这就要看“我们这伙”的门店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处在什么位置。

西方国家的各级政府运行依赖于发行债券借钱,比如美国联邦政府的运行依赖于美国国债。而货币发行则是与国债绑定的,比如美元的发行量约88%来自美联储购买国债。在国债市场的基础上,是石油期货市场、粮食期货市场等各类大宗商品市场以及两房债等各类债券市场。实体经济运行的“养料”,其实都是通过各种金融化的交易获得的。

西方的各类公债一直就主要依靠犹太商人承销。高盛在早期主要做的就是债券生意。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高盛才由于罗伯特·鲁宾、乔恩·科尔津等天才人物的出现,进入了更广阔的天地:衍生品交易。实际上罗伯特·鲁宾等“数量金融”先驱也是衍生金融时代的开拓者。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数据,截止至2012年6月底,全球场外(OTC)衍生品市场的未结清合约总的名义金额为639万亿美元,相比之下,代表实体经济的2011年全球GDP 数字才69万亿美元。这还只是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规模。

实际上,金融已经成了把世界体系这张“大网”编织在一起的“线”,当今世界可以说是金融编织起来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这伙”的“门店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领域能够大致与“我们一伙”相匹敌的也就是WASP 的“白鞋”们了。

2011年7月,位于苏黎世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爱因斯坦的母校)发表了《全球公司控制网》(The Network of Global Corporate Control)报告,反映了当代世界的大公司交叉控制网的情况。该报告的研究小组收集了全球3700万家公司的股权结构数据,分析了世界上全部43060 家跨国公司及将它们联系起来的持股关系网络。研究小组发现,持股关系网络中占全球经济大约40 %份额的一个部分最终都可追溯到一个由147家大公司构成的“超级实体”——该“超级实体”中的每一家公司的大部分所有权都属于其他146家成员,而构成这个“超级实体”的147家公司,大多为金融机构。

在这样一种世界秩序格局中,西方国家的政府要寻找懂行的经济官员,能绕开高盛这个“我们这伙”的“主门店”吗?

“影响力”比金钱更重要

高盛出高官,这个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其在金融领域的关键地位,也与其追求“更长远利益”的企业文化有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带领高盛跻身一流企业行列的领导者温伯格和列维就开始教育员工们: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志不仅在于挣多少钱,还在于“更长远利益”。为此,高盛提出“只雇用最出色的人,而非最出色的银行家”的口号,每个新人一迈进高盛大门,高盛就开始努力培养其在政治上有作为所需的素质。由此高盛逐步编织起了政府关系之网。

为什么一流企业要追求“更长远利益”呢?没有见到过高盛直接解释这一点的资料,但一个某种意义上或许比高盛更成功的企业的掌门做出过直接说明。

2009年4月,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当代掌门大卫· 勒内· 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David René de Rot hschild) 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回答主持人陈伟鸿关于该家族到底有多少钱的提问时说:“不管我们的财富是汇丰的30%,还是它们的一半,对我们这个家族来说,其实我们并不在乎到底有多少,我见到过很多很有钱的人,他们很有钱,但是他们并没有任何的影响力,他们的财富非常庞大,但是他们并不能够影响别人。”

大卫·勒内·罗斯柴尔德这段话的意思是,“影响别人的能力”比金钱更重要。结合“罗斯柴尔德系”企业与高盛的具体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金钱的数量其实只是对相对较穷的人意义重大,一旦达到了一定量级,再多也没有超出数字本身的意义,这时会遇到很多“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东西。例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常碰钉子,不是钱不够而是外国政府不批。反思“钱”的意义,可以意识到,在信用货币时代,钱代表的是“信用”,交易其实是用信用来换取对方的“让渡”,也就是改变对方的行为。对于掌握货币发行权的政府来说,钱的数量是可以“创造”的,因此靠金钱收买很难改变其行为。这时要改变对方行为,就需要超出金钱的方式了。这才是高盛所谓“更长远利益”或罗斯柴尔德所说“影响别人的能力”真意所在。

责任编辑:华新
来源: 社会观察
1 2 3 4
相关推荐: 高盛旋转门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