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日企“中国+1”策略的选择背景

2013-01-05 10:22:18 作者: 刘利刚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日本消费市场缺乏弹性,这些产品必须考虑被销往中国市场的可能,而中日关系恶化影响日系产品销售;中国并不是得益者,因为供应链很多低端部分本可向中国内地和西部转移,中国很多地区也需要日系企业的投资和技术。

宏观经济分析

中日两国企业被迫选择“日本+1” 和“中国+1”的方式来对冲这一风险,对亚洲产业链将产生深远影响。在2012年12月的日本大选中,丢失执政党地位三年的自民党卷土重来,与公明党形成执政联盟,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三分之二选票。安倍晋三再度当选为日本首相。

自民党重回日本权力中心,早在外界的预期之中,但这样的一个“大胜”,却多少出乎市场意料。这也意味着,自民党将有能力主导日本政治和经济政策,而对目前政策的检讨和改变,也将很快被提上议事日程。对此,包括中国在内的日本经贸伙伴,需要高度关注。但自民党过分强调内部的货币和财税政策,作为一个较多依赖外部资源和贸易的经济体,日本经济向前走需要更加外向型的思维,在中日经贸问题上,尤其需要突破思维定式。

日本经济政策“内部化”

在右翼化的政治思路下,日本的经济政策越来越“内部化”,这也导致日本的选择将越来越少。与野田政府相似,安倍政府的经济政策仍然强调货币、外汇以及财税政策,区别是力度更大。

从货币政策来看,自民党的大胜,意味着其将在决定日本央行行长的过程中占据关键性的位置。现任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的本届任期将至2013年4月结束,市场认为安倍将提名一位更加鸽派的人选。日本央行行长的任命需要参众两院的共同支持,尽管自民党仍需要等待到2013年7月参议院选举才能真正掌握上院,但在目前的态势下,自民党对日本央行的控制力已经明显增强。

在安倍晋三的竞选纲领中,“无限制”的量化宽松是其经济政策的重要标志,大规模量化宽松的目的,是将日本拉出通缩的泥淖,并以此来刺激消费。笔者也认为,日本央行可能在政府的压力下,将通胀目标从此前的1%提升至2%。

这样的政策目标要实现,对日本央行来说将是异常困难的——尽管安倍一直在批评日本央行“不作为”。事实上,自2010年10月以来,日本央行已经从市场购买了66万亿日元的资产,并导致日本央行持有的公共债务达到GDP的90%左右,而经历过数轮量化宽松的美国,美联储持有的国债数量也不过只有GDP的近20%。

安倍政府一直强调,日元在过去数年的大幅升值,极大地削弱了日本出口的竞争力。与野田政府时代的日本央行相比,市场相信新的日本央行将在货币和汇率政策上更加宽松和激进,这也成为市场在此前大幅度抛空日元的重要原因。

按照目前的法律,日本央行不能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其只能作为财政部的“代言人”来对日元汇率进行干预。目前市场则预期日本政府可能给予央行一定的自主权来直接干预外汇市场。这样的一种想法是否能够实现仍有待观察,但事实上,此前日本财政部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谓力度不大,这样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效果仍十分可疑。

在财政端,安倍则准备认命前首相并颇通经济的麻生太郎来担任财务省大臣。目前来看,安倍很可能在2013年初宣布较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而在2012年内,“应急性刺激”政策将是选项——由于目前日本政府所能确保的年度剩余预算仅不到5万亿日元,大约2万亿-3万亿日元的额外刺激计划将在2013年1月底前被提交至国会,而更大规模的财政支出方案预期将在2013年二季度展开。

在自民党的财政计划中,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宣称将在未来十年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而这项计划的大多数将在未来三年展开。2012年12月初,日本东部的一条建成35年的隧道坍塌,导致九人死亡,也加强了自民党这一计划被国会通过的可能性。

在税收政策上,自民党政府则可能重新考虑此前民主党政府增加消费税的政策,民主党的这一政策希望将消费税从目前的5%提升至8%,并从2014年起执行。安倍政府则需要在明年9月底之前决定是否执行这一法案。

总体来看,安倍内阁的这些举措,很难让市场确认其能够带领日本经济走出低谷。日本作为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体,其更加需要考虑如何分享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而中日之间的经贸关系,则是安倍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

责任编辑:宋歌
来源: 和讯评论
1 2
相关推荐: 中国背景策略选择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