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解放军分社:2012战略变局之年的分析与忧思

2012-12-31 11:17:21 作者: 贾永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这是艰难的一年,主权债务危机如水银泻地一般,不断波及各国经济。欧元区多国陷入泥潭,拖至年底才在纠结中作出再次施援希腊的决定,美国又面临财政悬崖的考验。

这是动荡的一年,经历剧变的西亚北非各国乱后未治,“阿拉伯之春”转眼已成“阿拉伯之冬”。巴以和平进程进退维谷,巴沙尔政权岌岌可危。

这也是充满变数的一年。

这一年,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移,亚太地区热点不断,南海争端风波未平,东北亚各国相继卷入岛屿主权之争。与此同时,美国调整军事发展战略,发展新型武器装备,借机加强亚太地区军事存在。

从中东之乱到亚太之变,从军事调整到武器发展,世界战略态势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远变局。

乱象未定 中东难题待解

嘘声。西红柿。石块。

12月17日,突尼斯“革命”两周年。总统马尔祖基和议会议长杰法尔在南部一座城镇出席纪念日活动并发表演讲。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那里聚集了数千名示威者,他们手持标语,高喊口号,要求政府提供更多工作机会。现场嘘声一片,部分示威者扔出西红柿和石块,表达对国家现状的不满。

两年前,26岁的小贩穆罕默德·布瓦齐齐在绝望中引火自焚,随之而来的抗议活动声势喧天,迫使执政23年的突尼斯总统本·阿里黯然去国。“阿拉伯之春”就此爆发,并以世人惊叹的速度席卷大半个中东地区。

两年后,曾位于暴风眼的突尼斯面临政治和经济瘫痪,悲观情绪弥漫全国。在那个自焚小贩穆罕默德·布瓦齐齐的故乡,当地居民几乎一致认为,自从本·阿里下台以来,情况没有任何改观。失业率至今居高不下,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

德国《世界报》评论,自由幻想的春天过后,用暴力发泄不满、即将发生内战、或内战已经发生但结果尚无定论的漫长严冬已随之来临。

比如利比亚。利比亚战后重建前路漫漫,南部广大沙漠地区动荡不安。9月11日,利比亚恐怖分子袭击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导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和另外3名美国大使馆人员身亡,其中两人为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前队员。

又如埃及。埃及政治、社会、经济挑战重重,首位民选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没有给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带来大治,却已身陷总统职权和新宪法草案的政治风暴之中。12月5日,在埃及首都开罗的总统府外,总统穆尔西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发生冲突,造成至少211人受伤。

更令人不安的是叙利亚。从上半年的大马士革爆炸,到年中的胡拉惨案,再到下半年的“大马士革总攻”,叙利亚冲突在过去一年中不断升级。这场始于2011年3月的内战,迄今已持续21个月,却仍未见和平曙光。旷日持久的战事导致超过4万人死亡,数十万人沦为跨境难民。叙利亚境内,大量民众流离失所。联合国预计,2013年叙利亚需要人道主义救援的人数将达约400万。

大马士革,这座自罗马帝国时代便有“天国之城”美誉的城市,如今俨然已沦为“人间地狱”。

叙利亚问题的出路在于政治解决,而要让交战双方坐下来和谈,离不开外部力量推动。可是,围绕巴沙尔的去留问题,大国依旧各持己见。俄罗斯等国认为,包括巴沙尔担任何种角色在内的政治进程应由叙利亚民众主导;而美国则坚持认为,巴沙尔不能在过渡政府担任任何角色。

暴力升级,休战无望,叙利亚危机在无奈中再度“跨年”。一边是颠沛流离的无辜百姓,另一边,部分国家仍在加强对反对派武装的支持力度,推动内战规模升级。大国力量相对平衡的表象下,叙利亚局势暗潮涌动,一些国家运用地缘政治手段时的残酷无情,不免令人叹息。

2012年,沉寂许久的巴以冲突硝烟再起。11月14日,以色列发起“防务之柱”军事行动,炸死哈马斯二号人物艾哈迈德·贾巴里,揭开了加沙地区4年来最激烈的一次冲突的序幕。8天内,哈马斯向以色列境内发射超过1400枚火箭弹,以军则对加沙进行了1500多轮空袭,双方死伤超过1400人。

持续燃烧的战火,使中东地区反美情绪高涨。约旦和埃及街头示威不断,埃及示威者爬上一家美国大学的屋顶,向内部投掷汽油弹。CNN用“更多轰炸,更多火箭弹,更多外交”形容这次加沙危机,美国颇有影响力的《外交政策》杂志则担心,民众高涨的愤怒情绪,可能演变为废除与以色列和平条约的要求,届时局势将更不可收拾。

各方紧急斡旋后,巴以冲突再次停火。但是,战火虽平,隐患犹存。中东媒体普遍认为,2013年巴以冲突仍有新的变数,甚至不排除再次大打出手的可能。

同样悬而未决的还有伊核问题。2月15日,伊朗宣布核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批国产核燃料棒将装载反应堆。此外,伊朗成功研制了用于提纯浓缩铀的新一代国产离心机,表示将从明年开始生产新型铀“黄饼”。此举增加了伊朗的谈判筹码,也使得伊核局势进入新一轮紧张博弈。

美欧纷纷加大制裁力度。欧盟决定,7月1日起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7月12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伊朗50多家涉及核和弹道导弹项目的实体实施制裁。高强度制裁之下,伊朗石油外汇大幅减少,伊朗货币兑美元比值创下新低。

作为回应,伊朗一方面不断通过军演宣示捍卫主权的决心,另一方面频频显出和谈之意,还“破天荒”地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参观了帕琴军事基地。接近年底,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纳克茨宣布,双方会谈取得积极进展,并定于明年1月16日展开新一轮对话。

随着美国加速战略东移,伊朗问题似乎显出一丝缓和迹象。然而,西方制裁是否止于核问题,还是有整垮政权的深层考虑?在叙利亚局势未明、西方对伊朗立场也无实质改变的背景下,伊朗的不安全感是否会增强其拥核决心,进而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目前尚难定论。

责任编辑:宋歌
来源: 中国青年报
1 2 3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