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高连奎:美国的扒粪运动

2012-12-18 11:14:26 作者: 高连奎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扒粪”运动历时十余年之久,一些著名的作家也参与其中,如弗兰克·诺里斯(Frank Norris)的《章鱼》、《深渊》,对一些大公司的种种恶行作了生动、逼真的揭露。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的《屠场》揭露出芝加哥肉类工厂的肮脏黑暗令人震惊,据说老罗斯福总统从此不敢吃香肠,并导致了政府通过食品卫生法。

一个印第安酋长被带去参观纽约的道路和各种景观。他看到了宏伟的大教堂,看到了摩天大楼,看到了喧嚣的大厦,看到了人山人海的市中心,也看到了飞跨两岸的布鲁克林大桥。“什么是让你感觉最惊讶的事物?”几位绅士这样热心的问到。这个“野蛮人”慢慢的回答了五个字:“小孩在干活。” 

这个故事刊登载20世纪初美国的一本杂志上,意在抨击当时在美国泛滥着的血汗工厂对工人的残酷压榨。在我们印象中美国不是最讲人权,最民主自由的国家吗?其实那时候的美国真的很堕落。 

南北战争之后,被解放的黑奴和数百万移民投入到机器化大生产中,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却未惠及大众,财富高度集中,资本家垄断市场,还与贪官污吏沆瀣一气。美国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似乎正面临失去灵魂的危险。 

工业化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旧城市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大型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当时松散联邦政府体制下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对州政府和大型工业企业听之任之,企业纠纷、劳资纠纷、城乡矛盾得不到解决,最后,是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报刊业给这些人创造了宽广的舞台。低廉、通俗的大众杂志报纸具有广泛的读者群,揭露黑幕的文章与民众休戚相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普通公民的关注、黑幕揭露者自身的责任感以及大众杂志所提供的宽松平台,催生了1903年至1912年这十年间轰轰烈烈的黑幕揭露运动。 

运动的参与主体是新闻记者。大众报纸的经营者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如被认为是揭露黑幕运动第一份杂志的《麦克卢尔》的创始人塞缪尔·S·麦克卢尔(1857~1949)。 

1905年美国的《文摘杂志》曾刊载了一张法国印制的美国地图,标明在45个州中只有6个是没有腐化的,有25个标明为“全部腐化”,13个标明为“特别腐化”。最常见的贪腐形式就是权钱交易,或权钱勾结。似乎全社会都深卷其中,社会道德整体败坏、精神全面危机,贫富差别急剧扩大、各种社会矛盾突然尖锐,已经危及到社会的稳定。美国,处在一场巨大变动的前夜。 

而把美国从堕落的深渊中拽出来的是一群被称为“扒粪工”的新闻记者。 

这是从一份名叫《麦克卢尔》的杂志对洛克菲勒家族的美孚石油公司报道开始的。 

《麦克卢尔》诞生于1893年。利用当年经济危机中失业劳工对低价杂志的需求,《麦克卢尔》以15美分的低价面市。麦克卢尔想出各种点子,他的朋友约翰·菲利浦斯则将其中有市场价值的付诸实践。每期杂志上必不可少的是“扒粪”工作者的黑幕揭露,许多著名的黑幕揭露文章都出自这本杂志,比如林肯·斯蒂芬斯关于城市腐败的系列报道等。麦克卢尔认为公众有权利甚至有义务去了解这些。对黑幕揭露者来说,扒粪运动作为民主权利的斗争,是“一场道德上的战争”。他们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与父辈们对抗奴隶制相当。 

共同的志向将这些人联合在一起,加上麦克卢尔的有效领导,杂志的作品一直保持一定的水平。有人将这些写手们称为“纽约期刊杂志群中最具才能的工作人员”。 

杂志的创始人麦克卢尔起初并是怀着钦佩的心情想要报道美孚石油公司走向成功之路。负责撰稿的女记者塔贝尔也不是一开始就有意揭丑,忠于真实的原则和职业的本能敏感促使她穷追不舍,结果洛克菲勒的种种罪行,其中包括贪污、背信弃义、炸毁他人设备、腐败等等内幕被详细解剖,揭露无遗。塔贝尔愤慨地断言:公平的个人自由竞争已经不复存在。 

最后她的长篇报道《美孚石油公司史》在《麦克卢尔》上连载15个月,轰动全国。从此,美国黑幕揭发的杂志如雨后春笋,一大批新闻记者和文化界人士笔锋所向,开始挖掘美国社会各个角落的阴暗面。从大工厂到贫民窟,从童工到女工,从红灯区到政治交易,从保险公司的欺诈行为到铁路公司的管理不善,从对工人的残酷压迫到种族歧视,许多肮脏而悲惨的社会现象一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美孚石油公司史》,最终使得美国政府根据1880年的反托拉斯法起诉美孚石油公司及其下属的70个相关企业,而后最高法院于19l1年5月判决起诉有效,美孚石油帝国解体。有个叫辛克莱的作家写了一部小说《屠场》,揭露芝加哥肉类工厂采用向有关部门大肆行贿的方法,将病死的猪牛加工成肉食品,将毒死的老鼠加工成香肠。该书出版后立即激起了公众的普遍义愤,据说,在白宫里正一边看着这本书一边轻松地吃着早餐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突然跳了起来,大叫一声,把盘子里的香肠扔到了窗外,从此不敢再吃香肠。6个月后《肉类检查法》获得通过,著名的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诞生。 

“扒粪者”主角斯蒂芬斯记者1866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商人家庭,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到德国、法国学习心理学和伦理学,于1892年回到美国纽约,进入报界。一开始,他就被派往华尔街采访证券、金融消息,不久又长驻警署,负责采访纽约的犯罪消息。这种经历,使他既结识不少财经巨子,又与警界、社会最底层、各种犯罪分子多有往来,因此他对种种犯罪开始有了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他发现,金融界和政界关系密切,通过钱权交易双方都获得暴利;贪赃枉法是警界常事,警察定期向酒吧、歌舞厅要黑钱;种种犯罪分子往往是各有“门道”,可以少判、减刑甚至不受任何惩处。这些,使他对社会的腐败黑暗渐渐深有体会,开始认识到此时的腐败已不是个别人、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整体性腐败,是一种社会的病态。于是,他从单纯、客观的犯罪报道,转为深挖其后更深的腐败背景。 

责任编辑:仲燕
来源: 爱思想
1 2
相关推荐: 美国运动扒粪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