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读者来信:中国会不会成为“生锈地带”?

2012-12-17 10:19:00 作者: 靳清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四月网编辑:

昨天在贵网看到“中国崩溃论”的代表人物章家敦的《中国是世界下一个“生锈地带”》一文,觉着可以写点东西,遂成这篇小文:

美国就像一个性欲穿裆的嫖客,当对那些“粉头”们意兴阑珊的时候,需要长着“胖嘴肥舌”的人来点花样的“口活”。

2001年的《中国即将崩溃》(章家敦作品)就让美国有一点骨酥筋断的感觉。受到“爷”如此的鼓舞,“口技”自然也就精进了。不过,十多年过去,这样巫婆神汉式的“铁口直断”实在让人丢脸。再信口雌黄就让人鄙视你的“口德”了。

“让开,密歇根,中国是下一个‘生锈地带’”,这样的口气与那些旧式电影里假洋鬼子的口气一样让人倒胃。

文章说,“辽宁的6个城市最近称,正将废弃工业用地转化为农田。东莞,随着工厂倒闭和当地政府负债累累,这个曾迅猛发展的工厂中心已濒于破产。超越美国成为最大制造国后仅两年,中国就面临长达数十年的去工业化前景,且北京对扭转这种下滑趋势几乎束手无策。”

“密歇根空无一人的汽车城表明,一旦最初建城的目的消失,城市不一定能找到继续存在的理由”(艾伦·比蒂)。但在20世纪初,当美国还是一个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滚着麦浪的国家,工业化的希望却是在芝加哥、匹兹堡、克利夫兰和底特律等“黑乎乎的工业地带”里破土的。

20世纪70年代,当这些20世纪初的新兴城市变成了传统城市,就连纽约也到了没落的边缘。《纽约邮报》曾泄气地写出一条消息:“福特对纽约说:去死吧”(当时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芝加哥曾是密歇根湖西南岸的唯一大型港口,中西部的谷物、肉、乳生产,五大湖地区的煤铁开发,让这个城市成为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笔下“一座伟大的美国城市,它也许是美国硕果仅存的伟大城市”。但当实体贸易的重要性降低之后,它便沦为中西部多个商业和金融枢纽——底特律、克利夫兰、密尔沃基等——中的普通一员。然而,在信息化社会“结构封顶”的时候,纽约、芝加哥、伦敦们又复兴了。

一个城市(如底特律)、一个地区(如兰开夏)的没落自有它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他城市、地区的兴起。从辽宁几个城市(尤其资源性城市)的产业调整,就“掐算”出中国要面临长达数十年的去工业化前景,而且北京对此还没辙。这比2001年的《中国即将崩溃》更恶毒,也更没谱。因为他所给出的几个原因——环保规定、知识产权、就近生产、地缘政治、劳动力短缺——都是被别人“嚼烂”了的东西,傍人篱壁,拾人涕唾罢了。

电影《1942》中,河南省长李培基对赈灾会议上那些有着道德问题的“心术”牢骚了一句:“这,什么意思嘛”。章家敦的意思是中国不该有环保规定,这样美日欧的污染企业就可以无节制地祸害这片土地;中国也不该有地缘政治目标,说白了,就是要“装孙子”,否则,日资企业就会“拔腚走人”;所谓“市场变动令企业相信,在靠近消费者的地方生产,能占据成本和时效优势”,这是白痴都能计算明白的事情。

文章中说,他的妻子“在新泽西沃尔玛超市发现,很难找到中国商品。货品的商标来自危地马拉、厄瓜多尔、约旦、埃及、肯尼亚、柬埔寨······她终于发现一种中国产的衣服,但商标是‘Faded Glory’(褪色的辉煌)。”文章写成这样就有点好笑了,一是中国如果在跟危地马拉、肯尼亚、柬埔寨们抢那点“蝇头小利”的买卖,只能说中国人的眼界太小;二是章先生狗尾续貂,想借“Faded Glory”来个双关。即便傻子也不会弄个这么败兴的商标。

中国的事情总能“超出”外国人,尤其是那些“半假不真”的外国人的猜想。因为中国几十年“计划经济”的工作作风已经“文化”成了经济生活的“传统”,那就是“超额完成任务”。不要把自己真当作“半仙”,掐准了北京会没辙。中国有广阔的地理纵深,天量的市场容量,富有弹性的产业梯度,更重要的是有任何国家都比不得的智力资源。

不要说“外国人”想不到,就连中国人自己也没有想到,三十多年前还布衣蔬食的中国人能把大大小小城市的房地产炒过一遍又一遍。如果中国人花点心思弄弄科学技术,美国的机器人生产就比中国的高?

在美国人面前卖弄一句“没有不散的筵席”,美国人还真当你有学问?实际上,首先应该记住的一句俗语是:过头饭能吃,过头话不能说。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宋歌
来源: 四月网
相关推荐: 中国来信读者地带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