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丁刚:在日企的国人不应成为“爱国”的牺牲品

2012-12-13 07:51:00 作者: 丁刚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让中日经济关系尽快热起来,决不是要放弃主权,更不是要遗忘历史。主权问题该怎么办还怎么办,该谈则谈,当硬则硬。历史更是不容忘记。但主权与历史问题要尽可能同经济问题区别开来。成熟的国民应有这样的基本意识

朋友上周从日本来曼谷开会,和我聊起中日经贸关系。他告诉我,几天前在东京街头看到,有银行为吸引客户储蓄人民币,打出了年息2%的广告。

长期以来,日本经济低迷不振,银行存款年息几乎为零,现在能给人民币2%的年息,应当说是相当不错的。这可以被视为中日经贸关系互补性的一个缩影。

中日关系一直是政冷经热。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变成了政冷经冷。中日关系的迅速下滑,致使原来已经达成的诸如货币互换等重要的经贸协议,难以实施,造成了两者皆输的局面。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0月来自日本企业的直接投资总计4.6亿美元,同比下滑近三分之一。这一下滑把日本在华直接总投资的年度增幅拉低至11%,而今年前9个月的增幅达到17%。

一些日本大型跨国公司开始考虑转移投资方向,东南亚国家“渔翁得利”,近两个月来吸引了不少日资。

不过,东南亚国家的得利还算不上什么,比起美国来小巫见大巫。美国获得的好处是战略上的好处。我的这位朋友半是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中日6月刚刚签署实施人民币和日元直接交易的协议,8月钓鱼岛问题就升级,莫非是美国人设的局,我们都上了当?”

美元是美国的立国之本。中日贸易额巨大,但80%左右都用美元交易,这极不合理。中日货币互换,动摇的是美元地位,也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中日经济的互补性不只表现在货币上,更表现在诸多经济领域。看看中国对欧美出口的产品中有多少是来自日本的元器件,又有多少中国人在使用日本品牌的电子产品,还有多少中国工人在日企上班,就不难明白互补的规模。

有网民发表激烈言论,说要抵制日货,可说这话的人,能分清一台日产汽车中,有多少是“中国制造”,有多少是“日本制造”吗?还有人说不能让中日经济再互补下去,这是气话。互补是由于中日经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在全球生产链上处于不同地位而自然形成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是你不让互补就不互补,更何况互补是有利于中国发展的。

据日本驻华使馆统计,在日企就业的中国人大约近百万。这些人和其他中国人没有什么两样。没有任何人有权力让他们扔掉饭碗。这100万人虽然在中国的就业者队伍中是少数,但即使是少数,也不应成为某些人“爱国”的牺牲品。他们同样有孩子要上学、有老人要赡养。更何况,如果日企被迫关门退出,他们还要靠政府来救济,这笔钱仍然要纳税者来出。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老二,日本是老三,老二和老三不是激烈的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这在世界经济史上也不多见,用好了,就会有利于中国经济提升,有利于延长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让中日经济关系尽快热起来,决不是要放弃主权,更不是要遗忘历史。主权问题该怎么办还怎么办,该谈则谈,当硬则硬。历史更是不容忘记。但主权与历史问题要尽可能同经济问题区别开来。成熟的国民应有这样的基本意识。▲(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亚太中心分社首席记者,现常驻泰国)

责任编辑:godstear4u
来源: 环球网
相关推荐: 丁刚爱国牺牲品国人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