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限制门阀(利益集团)的A—B—C模型

2012-11-26 17:07:03 作者: 刘国民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1.限制门阀(利益集团)的必要性与方法

近年来,伴随着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行业利益、企业利益的分化重组和党内民主化的推进,大小门阀(利益集团)势力渐大,各占山头,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而且这些错综复杂的门阀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都造成不小的威胁,对国家法纪构成不小的挑战。可以说门阀直接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门阀之间的分合争斗,也威胁到国家的安定。因此,削弱门阀并收权于中央,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更要在思路上把向人民部分让权与向门阀妥协区分开来。到底怎样做扩大是人民权利,而怎样做只是在成全门阀,要区分清楚。更不要让一些向民让利让权的改良措施只是成全了门阀,让门阀有了更多的借口和机会自我膨胀。

通过自上而下地完善社会保障、改组工会等政策,通过延迟党内民主的进程,可以大大增强中央政府的权威,使大小门阀受到更多的牵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小门阀,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定。

2.ABC三方互动中巧妙强化中央的权威

下面可以用一个例子来描述这一博弈过程。当然郑永年先生在《中国改革三步走》中也使用了一个中央—大户—百姓的模型。本文的模型可以看做是对郑永年先生上述模型的延伸。

中央政府(A)、地方政府—权贵—门阀(B)、平民(C)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是一种三方分合互动的格局。常态下A+B是同盟,共同治理C,B的权力来源于A,但A也需要B的力挺。有B作为助手和下属,A才能更有力量。假如无B,则A想要很好地完成对C的治理将十分困难。

但B除了服从A,也有自我扩张、自我牟利的动机,于是B不仅执行了A对C的份内的治理,而且还加了一些额外治理在C身上。这部分额外治理主要服务于B的私利,A无法从B对C的额外治理中得到什么好处,但却被迫为B买单。因为B的额外治理会引发民众的不满,这种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民众对包括A在内的整个体制的更多的不信任,A也因为被B连累失去了一些声望、信誉和权威。

作为整体的A可以适当动员C、安抚C,以保护A的权威、声望和合法性,一定程度上限制B的额外治理,对B的违法乱纪稍微加以限制。如果A越来越忽视C的权益,越来越远离C,则C对A的不信任也会一步步增加,这样一来A就只得更加倚重B,B的力量就会进一步坐大,A的权威会进一步弱化。所以A的权威部分取决于B的帮衬,部分取决于C的信任。A要想有效维护自己的权威,就要同时打好B和C两张牌。前面说到的主动推动社会保障、改组工会等措施,实际上就是在部分限制B对C的额外治理,同时也直接取信于C。得到C更多信任之后,A就有了更多的底气和本钱不过度倚重B,A在B面前就有了更多的权威和力量。

中央(A)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是直接安抚并取信于C,这种政策并不会直接牵制和打压B。改组工会则直接牵制并削弱了B,阻力会更大。但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若中央只是出政策而要地方出钱,则地方的积极性也不足。所以中央拿出必要的财力和资源来推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而不是主要依赖地方政府的投入,有助于这一政策的落实。

总之,A、B、C之间的博弈很微妙。尤其在中国,中央(A)占优势且中央(A)又保持整体安定是非常重要的。西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每一天每一秒都盼望中国的稳定统一不复存在,这样它就可以趁机煽动一群小丑国家和中国争斗,使中国陷于更为严峻的生存环境中。所以中国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只有积极限制门阀(利益集团),维持一个稳定有力的中央政府,才有力量维护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尊严。

作者系传媒人士,民间学者,长期从事中国国情和中国改革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宋歌
来源: 四月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