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左小祖咒“抗拆”:舆论不是弱者的武器 正义引来理性的围观

2012-11-09 14:26:00 作者: 何小手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左小祖咒所呈现的名人表达利益诉求的方式,可归纳为一种特殊的“弱者的武器”,它不是斯科特所阐述的“反抗的日常形式”,而是利用弱者的叙事便利,将自己打造成弱者。它利用的是当下中国社会抗争行为的惯性,因为政府近乎透支的公信力,这种方法过去屡试不爽。围观者日渐领会到,弱者的贫困可能不是因为社会正义的贫困,而是个人本身的匮乏。人们继而形成一种理性的围观姿态,个人的遭遇和诉求能否成为宏大叙事的素材,能否成为社会正义声援的对象,全依赖于事件本身的公共属性,以及权力所作所为是否合乎规范。

 

来势汹汹的拆迁机器,手无寸铁的抗拆公民,人们习惯于从抗拆迁的画面中归纳出强弱双方,从容且看似正义地选择弱势的一方,为之奔走呼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惯性,站在弱者一边,体现的不是江湖侠义,似乎也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本能反应。人们习惯以这种姿态回应那些拆迁事件,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一种民间的“政治正确”,尽管出于理性我们知道,拆迁是社会发展背景下的潮流,政府行为也并非全然是作奸犯科,但在对待拆迁问题上,无数互不相识的人抱团取暖,泪流满面。人们很容易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拆迁既要面对物权拥有者的抽象权利,也将遭遇利益博弈的挑战。对于相距遥远的人们来说,对于长期在尊严上受伤害的人们来说,拆迁行为一旦出现,个人利益就被搁置,抗争的公共意义注定要走向前台。事实上,网民们已经结成一个反拆迁的联盟,彼此渲染群体激情,如同“剧院观众”一般,以好人和坏人、政府的暴戾和个人的无辜,简单辨别发生在眼前的一切。

在如此的民意面前,政府行为的取舍十足尴尬。它所依托的暴力机器,是开辟疆土的最大资本,但因为暴力机器的狰狞本性,却难免落下胜之不武的口实。更重要的是,双方在诉说自己的处境时,所采取的话语截然不同,不到不得已的情况,政府不会发布新闻通稿以澄清事实,它只能依靠部分公务人员谨慎且不近人情的话语方式,通过传统媒体宣告自身行为的合法性。反观被拆迁一方,他们自始至终作为一个受害者描述生活的变故,罗列自己的不安全感,推土机的一阵轰鸣,警察漫不经心的一个表情,都可能被当事人捕捉到,并被视为人身威胁的某种征兆。

作为弱者的被拆迁方,他们能利用的也唯有这些被迫害的迹象。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在网络,动员自己全部的社交网络,最好将自身遭遇升级为公共事件,吸引“非直接利益相关者群体”围观。网络开辟的第二战场,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他们夺取抗拆迁胜利的关键。他们必须及时描述自己的处境,凭借草根往事的亲切感和危机感,向关心他的人汇报自己可能遭遇的危险。这种危险尽管可怖,但从维权或争取利益的大局出发,却不失为难得的资本。推土机每前进一步,拆迁队伍不经意间的一声呵斥,都将成为弱者讨价还价的本钱。待暴力机器体会到了拆迁压力,继而恢复耐心,坐下来讲理的时候,当事人有理由将自己的上述遭遇和盘托出,并以此作为自己说理的砝码。

那些有社交资本的人很容易打造自己的反拆迁队伍,当名人在微博上直播他们遭遇拆迁的时候,围观者一方面出于朴素的正义感为之声援,另一方面鉴于此种无情命运已降临在公众人物身上,从而感知并收获命运的某种抽象平等,并由此增添了大人生的悲剧色彩。从阎连科到左小祖咒,都不难看到,当事人反抗拆迁事迹,从一开始就被置于时代的宏大叙事中,围观者貌似不是为具体的利益而战,而是为抽象的甚至尚未确认的权益而战。当事人默认了这种价值取向,在陈述反拆迁事迹过程中,经常有意无意地规避自己个人利益的诉求,斗争伊始便冠以“保卫房子”。这导致了政府一方的被动局面,他们的不义形象不仅表现为推土机与手无寸铁公民力量的悬殊对比上,还要为被拆迁者的所有不安和缺乏根据的臆想买单。

当然,事实上,推土机加上无休止的骚扰这种软硬皆施的迫拆做法普遍存在。平凡的弱者很难获得向众人诉说的机会,从墙壁上被写上一个血红的“拆”字那一刻开始,一旦不予配合,他们就可能要承受各种威胁。这是拆迁叙事中的经典情节,它塑造了人们对拆迁的灰色想象。然而,这种做法只是在那种信息传播受阻的人身上奏效,对于那种有着强大舆论潜质和社交动员能力的公共人物而言,政府在拆迁过程中,显然不能利用这种雕虫小技。例如在左小祖咒反抗拆迁过程中,当事人即提到自家玻璃被打碎,并臆想其为政府迫使其拆迁的策略。拆迁方显然意识到这样的现象不利于开展拆迁工作,在回应过程中,地方政府即称它为治安事件,并表示比左小祖咒还要着急破案。

双方的力量对比明显出现变化,多数时候,公众人物作为被拆迁方看似弱不禁风,实则依靠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在反抗拆迁过程中游刃有余,让拆迁者左右为难。如果说,以往有关政府亦弱势的判断过于夸大其辞,那么在面对公众人物的时候,政府相对弱势的说法则有着相对的合理性。公众人物在两套话语中来回穿梭,一方面,他们从一开始就抢占了道德高地,确立自己保卫财产的合法性和正义感,另一方面,于私底下,他们并不表示没有妥协的可能,只要拆迁者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他们很快可能就会息事宁人。

责任编辑:godstear4u
来源: 共识网
1 2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