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崔学东:新自由主义 全球劳资关系恶化的元凶

2012-11-05 07:47:26 作者: 崔学东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流经济学把全球化描绘成劳资共赢过程,刻意淡化对劳动者不利影响。 然而,没有证据表明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国劳资关系趋同于美国模式,也没有证据显示工会、集体协商和劳动保护妨碍了一国的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更不能证明经济全球化是劳资共赢的过程。

 

始于2007年底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成为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尽管金融危机源于美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财富和收入分配空前不公,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不断萎缩,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不可持续的信贷消费和资产价格泡沫,但金融危机并不意味着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为特征的增长模式的终结。经济金融化,社会保障私有化,先天不足的工人运动和政党工会关系,垄断资本的全球化等等,从各个方面削弱和分割了美国工人阶级,使得劳资关系短期难有实质性转变。

一、经济过度金融化:劳动成果不能共享的积累和增长体制

新自由主义强调自由竞争,实质是通过取消国家干预和削减社会保障,瓦解有组织劳工,达到收入从劳动向资本倾斜的分配目的;并重新确立金融资本对工业资本的支配,通过资本市场的股权重组,对企业施加提高资本回报的“股东价值”压力。

新自由主义理论认为,资本和少数富人的收入越高,越有动机扩大生产性投资和就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收入不公可以通过所谓的“滴漏效应”解决。然而,新自由主义重组和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对美国总体经济产生了悖论性的结果。

1、新自由主义加剧了生产过剩的矛盾。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使企业利润率下降。企业普遍以裁员、削减工资福利、外包、劳动节约型技术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导致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增长率缺口不断扩大。1989—2010年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62.5%,而工人人均小时报酬却只增长了12%。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导致实体经济长期停滞。1950—1979年美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4%,1980—2010年的新自由主义时代则为2.7%。然而,西方主流经济学却把这种停滞称为“大稳健”。

2、经济金融化成为恢复积累提高利润率的主要手段。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能够促进生产性投资和经济增长,但美国大企业生产性投资的主要融资来源从来不是金融市场而是保留利润。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金融公司用于生产性投资的保留利润以食利性收入的形式不断转移给金融部门,而后者的利润却不能转化为前者的生产性投资。美国的非金融公司为提高利润,纷纷削减生产性投资,转向金融投机业务。标准普尔500企业来自金融业务的利润比重高达40%。通用和福特汽车公司来自金融业务的利润比重曾分别高达125%和157%,可见其汽车业务的亏损是靠金融业务弥补的。

3、金融资本利润来自对工薪阶层的直接金融剥夺。由于生产过剩和停滞,美国金融机构的主要利润不是来自工商企业的融资信贷,而是来自不断扩张的家庭投资理财佣金和消费信贷。因而,金融化的积累和增长模式高度依赖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泡沫,这必然不断放松信贷投放标准和金融管制,从而将最广泛的社会人口卷入金融赌博游戏当中。消费信贷暂时缓解了工资停滞的不利影响,使工薪阶层可以超越实际工资水平维持正常生活水准,住房成为工薪阶层的生活必需品甚至是投资品。

从长期看,信贷和资产价格泡沫不过是金融资本人为创造的虚拟财富,是满足其积累需要的一种再分配手段。随着工薪家庭债务的不断积累,财富加速从劳动向资本转移。住房价格的膨胀意味着工薪阶层最低生活成本的急剧上升,家庭可支配性收入不断被贬值和透支,最终还原为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危机。

经济的金融化趋势难以逆转,其危机的恢复过程也很特殊。在古典的工业积累危机下,危机本身播下了复苏的种子,固定资本更新和就业的增加成为经济复苏的市场自发机制。金融化积累危机复苏的特点是,金融机构和公司利润的好转伴随着就业和工资的恶化,即“无就业复苏”。因而,金融化和金融危机不断分割和边缘化工人阶级,造成工人阶级身份和利益的异质化:一是产业工人数量急剧减少;二是边缘化工人群体不断增加;三是工人阶级身份和利益的异质化。

责任编辑:godstear4u
来源: 红旗文稿
1 2 3 4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