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两个率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生动实践

2012-10-09 07:19:34 作者: 罗志军 肖勤福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胡锦涛总书记在“7 23”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江苏“两个率先”的实践探索,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是江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崭新事业。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更加满怀信心、奋发有为地开展工作,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再创黄金发展期,把江苏“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两个率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生动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发展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9月26日,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肖勤福就此采访了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同志。

记者:江苏把“两个率先”作为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提出这个战略有什么样的背景和依据?换句话说,底气从何而来?

罗志军:“两个率先”是中央对江苏十分明确、一以贯之的发展定位。党的十二大明确了20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为了验证“翻两番”的目标是否符合实际,1983年2月,小平同志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一路上看到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非常高兴。

当时,苏州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已接近人均800美元,小平同志对苏州的新变化新面貌概括了六条:“第一,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第二,住房问题解决了,人均达到二十平方米,因为土地不足,向空中发展,小城镇和农村盖二三层楼房的已经不少;第三,就业问题解决了,城镇基本上没有待业劳动者了;第四,人不再外流了,农村的人总想往大城市跑的情况已经改变;第五,中小学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业有能力自己安排了;第六,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犯罪行为大大减少。”此后,小平同志以苏州发展变化为例证,多次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系统阐述小康目标的丰富内涵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

1992年初,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强调“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途经南京时,特意在火车站停留,听取江苏工作汇报,谆谆嘱托“江苏等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就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小平同志当年视察江苏的情景,成为江苏人民珍贵的历史记忆,始终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全面小康建设的道路上开拓奋进。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强调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江泽民同志、胡锦涛总书记先后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殷切期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江苏有条件搞得更快一些”,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江苏经济基础比较强,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总书记对江苏发展十分关心,每年都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0年底,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调整时,总书记要求我们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要求我们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对江苏工作提出了“六个注重”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强调江苏是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要充分发挥优势和先导作用,全面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努力在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六个方面迈出新步伐。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江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

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命,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江苏责无旁贷。多年来,我们牢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谆谆嘱托,坚持把中央要求和江苏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具体化,不断开辟“两个率先”实践的新境界。

责任编辑:godstear4u
来源: 人民网
1 2 3 4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