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文化评论 / 正文

孔庆东:新版“24孝”很荒唐(图)

2012-09-24 10:09:00 作者: 孔庆东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在一个价值观普遍混乱,经常连基本的语文问题都搞不清楚的时代,先别侈谈什么“文化精髓”了,能不能先回到一些基本的概念上来,把砖头瓦块先认识清楚了,再设想构建高楼大厦。最后用一个对联结束吧:“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2012年8月13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

1、古语说,“百善孝为先”,我国历来重视和推崇孝文化。为什么这样看似天经地义的很私人化的事情会从国家层面提出和倡导?您对当今年轻人行孝的现状有何看法?

孔庆东:中国古代确实非常重视孝道,从国家层面也提倡过,精英阶层也一直强调着。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点是所谓孝道,并不是“天经地义”的自然发生的事情,而是很复杂的人类伦理建设,否则就没有必要历朝历代都大力弘扬了,这恰恰说明理解孝道和履行孝道是很不容易的;再一点是“历来重视和推崇”,不等于实际上做得非常好,其实古人不孝的现象、假孝的现象也很多。当今年轻人对待老人,做得确实不够理想,但这是不是属于“行孝”的问题,能不能依靠“行孝”来解决,大可商榷。如果说把古人的方法拿来就直接管用,那我们还进入现代社会干什么?

2、与旧的24孝相比,在您看来,“新24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新在哪?

孔庆东:旧24孝早就被鲁迅那代思想家批判过了,里面有很多违背人性的野蛮内容。旧24孝主要是举例式的,通过典型事例来鼓励人们行孝,因为要“树样板”,所以有些例子未免搞得很极端,比如为了让父母吃饱饭,竟然要活埋儿子,这表面上看是“大孝”,但其实恰好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总纲”,所以其实又是“大不孝”。你把老人的宝贝孙子都给杀害了,这还是“孝”吗?这样的“大孝子”真是欠抽!而新24孝,是“公民守则”形式,直接规定子女必须做什么,做了是孝,不做是不孝,毫不考虑具体的人文背景、家庭结构、性格模式,所以是一种更“普世”的野蛮。旧24孝是树样板,你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大家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而新24孝虽然很多项规定很荒唐,但毕竟有些人能够做到,所以容易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思想混乱,其结果不仅不能解决代际隔阂,反而会加重家庭矛盾,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3、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当今的孝文化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困局,一面是“重孝”的社会情节,一面是“不孝”和“难孝”的现实尴尬,如何破解这个困局?谁让“孝道”变得如此尴尬?

孔庆东:最主要的原因是从上到下不懂得什么是“孝”。这个“孝”字,是从“老”字来的,本来的意思应该是“按照老人的需要去对待老人”。但是我们都知道,天下的老人跟天下的年轻人一样,出身、经历、脾气、性格、修养、健康、爱好、环境等情况都千差万别,所以他们的需要也必然各不相同。在不考虑这些问题的背景下,含混而又急躁地高举起孝道的大旗,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很容易造成操作层面的尴尬。我记得上海有一位革命烈士名叫“王孝和”,他的名字很好,“孝”跟“和”联系在一起,孝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和”上。社会不和谐,工作不和谐,家庭不和谐,自己跟自己都不和谐,所谓的“孝”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

4、新24孝标准提出后,引发了大家的热议,赞成者认为新标准是与时俱进,是对孝文化的创新;反对者认为新标准过于具体化,不够科学,没有操作性。与其靠这种口号式的行为标准去扭转当今道德滑坡的趋势,不如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进行相关体制制度创新,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您认为新24孝标准的提出有何思想与现实意义?新24孝标准的深层价值在那儿?

孔庆东:提倡孝敬老人是对的,但是搞出一个新24孝,思路就有问题,必然跟所谓的“北京精神”一样,徒增笑柄。这个思路首先就是向“旧24孝”致敬,向封建社会的糟粕致敬。旧24孝并不是自古就有的,是元朝才弄出来的。孔子孟子如果看到那个“二十四孝”,一定会痛斥为胡闹的。新24孝比旧24孝更加闭门造车,比如“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就是一种强迫表演,完全是港台通俗电视剧里面那一套,“粑粑马马我好爱好爱你们呀!”说者虚伪、听者恶心。还有“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于是为保险公司做广告。保险的受益人是家属子女,给父母买保险怎么成为尽孝了呢?让父母尽量不出危险,才是孝道!“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就更是荒唐,什么地方都可以让家属随便进去吗?北大教授上课,都让父母坐在第一排?外科医生动手术,让父母在旁边给拿着斧钺钩叉?还有“教会父母上网”,有些老人根本不喜欢网络,就跟讨厌某些混账专家是一样的,不上网可能还长寿些,上了网,短寿十年,谁来负责?所以说这个新24孝,恰好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虚伪、愚昧和僵化。正像不同的人应该具有不同的爱国方式,孝的精神是为了老人好,具体方法应该是因人而宜、因家而宜的。

5、如何借新24孝标准的提出与热议,对中华孝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精髓进行再反思,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进行再构建?

孔庆东:首先要弄明白几个问题。什么是孝?为什么要孝?孝与其他伦理要素的关系如何?然后才谈得到怎么样尽孝。比如一个驻守在边防哨所的战士,三年没有回家了,平时也不能打电话,他孝不孝?再比如一位国家领导人,从来没有带父母进过中南海,他孝不孝?父亲贪污腐败包二奶,子女是举报他算孝,还是不举报他算孝?两个子女回家,是带东西多的更孝,还是甜言蜜语多的更孝?在一个价值观普遍混乱,经常连基本的语文问题都搞不清楚的时代,先别侈谈什么“文化精髓”了,能不能先回到一些基本的概念上来,把砖头瓦块先认识清楚了,再设想构建高楼大厦。最后用一个对联结束吧:“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责任编辑:魅影
来源: 作者博客
相关推荐: 孔庆东新24孝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