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解读总书记7月23日重要讲话

2012-08-20 10:00:00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总书记在7月23日的重要讲话,不仅是金秋大会的定调讲话,也是直接对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的回应,具有全局性的长期的指导意义,也是重大的理论创新的阐释。

7月23日,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对于金秋大会的定调讲话,回应了近半年以来,对一些重大原则方向性问题的争论,规划了下一步的发展道路和主要的着力点。最突出的,是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再次明确了旗帜和道路。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在利益上与外国资本有着深刻联系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这样,外国资本、国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共产党的党政干部、劳动群众,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社会的五大利益群体。这五大群体,都有理由认为自己对中国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都有理由认为自己的体制机制诉求,应该成为下一个阶段体制改革,乃至制度建设的主要方向。对于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这些利益群体的代言人,都做出了自己完整的论述,提出了自己关于下一个阶段发展的主张。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直接回应这些论述和主张,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明方向。

对于旗帜和道路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坚持最低纲领,或曰阶段性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现阶段,阶段性纲领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本世纪中叶将中国建设为中等发达国家。这个目标既有可能顺利,甚至提前若干年实现,也有可能因为旗帜、道路、方针、政策的错误,随时可能中断和逆转。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尤其需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坚持基本原则,又要冷静判断形势,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短板,把握好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坚持基本制度,不走邪路;坚持改革开放,不走老路。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在时代性、民族性方面,深入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提炼。这就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第二,这篇讲话再次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近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经过实践中的检验和完善,已经成为成熟的思想体系,对于中国下一个阶段的改革发展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简称“马列毛邓三”的意识形态脉络内在一致、继承发展的关系。这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出于各种考虑,任何淡化“马列毛邓三”的某一部分,过分夸大某一部分的论述,都是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的,是经不起理论和实践的检验的。

第三,讲话再次强调了坚持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性。近年来,确实有一些鼓吹终结甚至否定改革开放的意见,影响了相当一批人。总书记的讲话,回应这种意见,强调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意义,昭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对于明确思想,凝聚共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也是中国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正确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需要注意的是,在后边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中,对改革开放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动力。所谓动力,意为不可或缺,但并非决定道路和方向的因素。这一定位,是对与前述意见相反的一种意见的回应。近年来,特别是近一年来,有一种声音,宣传一种逻辑:只要打出改革开放的旗号,任何政策取向和实际行动,就都是正确的,都是不容置疑的。稍有怀疑,就是“僵化保守”。只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就会自然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这是典型的“改革拜物教”或曰“体制拜物教”。就如同开车的人,认定只要把速度档推到最高,就一定能如愿到达目标一样。其实,改革开放是一个中性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成熟的体制,都有一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永恒主题”,而非只有中国有这个主题。既然是改革,就不是对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巅峰和改变,而是对体制机制进行适合实际要求的调整和改变,最后使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得到加强和改善,既维护社会稳定,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来源: 四月网
1 2 3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