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毕诗成:重申“治官难于治民”的常识

2012-08-15 09:32:24 作者: 毕诗成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治官确比治民难,因为官手里有太多抵御被治的资源与手段。当下社会的发展症结,就是努力规范与约束这些权钱资源,避免其裸奔伤人,让其讲规矩、明事理。只要把权力放进笼子里,让官员都能规规矩矩一心为民,民主法治驱走官僚人治,如何治民这等命题恐怕也就迎刃而解了。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在梳理舆情时写道:当初唐慧千辛万苦,自己救出女儿,又以死相逼,才使有关方面启动刑事和司法程序。他转引了人民网范正伟的“人民时评”中的论断:“如果执法者能秉公执法、严肃办案,推动人们在法律框架下解决问题,就能减少许多不理智甚至以偏执方式寻求说法的行为”。“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中国青年报》8月13日)

难治者非民也,难治者官也!这段话被以不同方式在各大网站突出展示,盖因其指出了一个治国常识。可不少与民众利益冲突的现实案例中,比如收费收税、征地拆迁,大家常见的是地方官治民的“良苦用心”;而诸如治理三公消费、财产公开、渎职追责等方面,常见的又是对官的“无底线善良”,善良得让某些官员自己都不好意思。“严于律民、宽于待官”导致被宽待的官员肆无忌惮。

综观当下,将“治官”摆到比“治民”更靠前的位置,是法治的现实之需,也是善政善治之需。

官与权密不可分,权又与社会各类资源的配置密不可分。权力一旦被官员滥用,社会危害要比无权无势的一般公民的违法后果严重得多,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治国者必先治官然后治民”的说法;现代民主政治更是将治官置于非常关键的位置,甚至将治官与治民的此消彼长,视为评估社会民主化程度的标准之一。依法治国首先在于依法治官,绝对不是官员超越法律之外“找法律治老百姓”;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就是要“治官治权”,实现从依法治民向依法治官的转变。

现实中,很多东西之所以混沌不清,根源就在于“治”的主动权掌握在官的手里,缺少有效的制度安排和约束机制,有些地方官甚至背离科学发展的路径,用强力、蛮力甚至暴力来解决问题,制造虚假的稳定。尤其是涉及征地拆迁、治安管制等问题,简单怕事,独断专行,没有耐心在民主协商与法治途径上解决问题,“治民”思维仍然严重且顽固。

治官比治民更难,官治好了,民恐怕也就不难治了——这是必须被重温并重申的政治伦理常识。在“地方管治理民众事务,中央管监督”的制度安排中,要摆正“治官”与“治民”的位置,就该努力做到:

其一,从认识伦理上,形成治官一定要比治民更严苛、更完备的共识,廓清责任与义务的边界,加强治官的制度设计。

其二,从制度上,努力延伸监督、约束地方官员的触角,尽量吸纳民众参与规则制定和监督,实现“民众情绪——中央监督——地方行动”的良性互动。依法行政不仅要让“权力约束权力”,更要让“权利约束权力”,吸纳法律与民意介入,通过细致的约束与严密的设计,实现从严治官。

治官确比治民难,因为官手里有太多抵御被治的资源与手段。当下社会的发展症结,就是努力规范与约束这些权钱资源,避免其裸奔伤人,让其讲规矩、明事理。只要把权力放进笼子里,让官员都能规规矩矩一心为民,民主法治驱走官僚人治,如何治民这等命题恐怕也就迎刃而解了。

责任编辑:刘巧丽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