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四月观察 / 正文

李筱薇:人权和民主 西方干涉的“组合拳”(4)

2012-04-29 15:48:00 作者: 李筱薇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对于一个怀揣梦想年轻的记者来说,无论现实如何失望,某些底线是不能被轻易放弃的。对于真相的不断追问以及执着以求,源自于中国文人几千年以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血性和不屈。于是,我开始追读外媒上对于诺奖的报道,并开始尝试和新闻作者进行沟通。

《纽约时报》的新闻作者安德鲁.雅克布(Andrew Jacobs)是第一位回复了我邮件的外媒记者。当被问到报道2010年诺奖原因的时候,他一再澄清自己并非为了煽动读者情绪予以报道,而且,“我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考虑读者感受”是他邮件中的原话,安德鲁声称自己从不会因为担心稿子被编辑毙掉而投其所好写一些文章,他还诡辩到,“因为这些中国人权问题的报道从来不曾在中国见诸报端,所以西方的记者要通过自己的报道为中国建立一份详实的人权纪录”。那么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新闻价值和事件本质又是什么呢?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安德鲁不得不承认对于中国的负面报道具有新闻价值,并且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是“100%的政治事件”,基于此,他间接的承认了《纽约时报》对于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跟踪报道并不完全是基于新闻价值,多条泛政治化的新闻加在一起,恰恰可以起到在政治上影射和攻击他国的目的。而中国政府的形象,就在外媒这样一轮轮的攻击和渗透中一落千丈。

如果说一条新闻中的用词用语,可以从质化的角度影响读者的观感体验,那么一份报纸对于某个新闻热点事件的地毯式报道、以及美国全国主流媒体对于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调性一致的报道就绝不仅仅是媒体工业内部的默契了,它体现出了以美国以国家利益集团为首对于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作为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我还不足以掌握政治操纵新闻业的有力证据,但在媒体资源高度集中以及垄断盛行的盎格鲁—美利坚体系中,主流媒体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议程设置还是暴露了英美媒体工业中对于中国报道的高度政治化、污名化倾向。

是该破除及揭穿这种通过媒体达到政府意识形态渗透骗局的时候了。无论是对叙利亚政府的妖魔化渲染,还是对叙利亚国内动荡局势的歪曲化报道,西方媒体的新闻议程设置同之前报道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时的模式及操作手法从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起到了政府公关的效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打破西方媒体的话语垄断不但有利于对于新闻客观公正原则的坚守,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一般读者嗅到新闻话语权垄断的铁幕后国家政治利益与垄断性媒体集团互相勾结的气息。

责任编辑:godstear4u
来源: 四月网
1 2 3 4
相关推荐: 人权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