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经济民生 / 正文

中国制造与第三世界

2012-02-06 15:59:00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中国制造”对于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第三世界的穷人来讲已经达到了依赖的程度,但是由于受到当地穷人的欢迎,出口第三世界的“中国制造”廉价而质量堪忧,“中国制造”如何塑造优质的形象,这恐怕不是中国单方面就能解决的问题,但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在对世界贡献“制造”的同时,还应该贡献其他。在今天中国和非洲政治经济合作日益广泛的背景下来看,谷棣的这篇报道在细节上提供给我们以具体思考的借鉴与参考。

观察者按:本文写于2008年7月20日,是《环球时报》战地记者谷棣的亲历报道,原文标题为:《中国商品帮了全世界穷人》。“中国制造”对于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第三世界的穷人来讲已经达到了依赖的程度,但是由于受到当地穷人的欢迎,出口第三世界的“中国制造”廉价而质量堪忧,“中国制造”如何塑造优质的形象,这恐怕不是中国单方面就能解决的问题,但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在对世界贡献“制造”的同时,还应该贡献其他。在今天中国和非洲政治经济合作日益广泛的背景下来看,谷棣的这篇报道在细节上提供给我们以具体思考的借鉴与参考。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已经成了人们议论纷纷的焦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已经有了很大的依赖性,而中国沿海地区的一些靠出口为生的实体经济同样依赖西方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民众的消费能力。其实,对中国出口的恐慌可能是杞人忧天,毕竟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低端产品为主。验证今后“中国制造”是冷是热的标准可以看看义乌,看看广交会,也可以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去寻找答案,最起码的一点是,中国商品仍将帮助全世界的穷人弟兄。

战乱地区见到“中国制造”很亲切

在国外出差或旅游,“中餐馆”、“中国工夫”和“中国商品”几乎成了所到之处当地百姓必提的几个词。很难想象的是,在世界媒体经常报道的一些战乱国家或地区,居然也有中国产品的身影。记者2007年7月夜宿苏丹北达尔富州首府法希尔,主人用的牙膏上居然是产自中国上海的“留兰香”。谈到中国商品,主人指着屋子里的插线板、手电筒、电灯泡和收音机说,这些产品全来自中国。在法希尔新修的体育场外,记者看到一个骑着“凤凰牌”自行车的达尔富人赶来看总统巴希尔讲话。在战乱中的伊拉克,中国商人老陈在巴格达和北部地区开了两家中国商城,生意都不错。最便宜的纯棉儿童服装才合人民币十几元,很受当地人欢迎。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由于无法保证夜间供电,记者住的旅馆的老板特意让伙计在我们的屋子里放了手电筒,结果一看也是中国制造。

2006年黎以战争期间,记者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区采访时,曾到开在地中海边的一家中国商品中心采访。整个楼有三层高,一层卖日用百货,二层卖中国家具,三层做仓库。店主人告诉记者,他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几个集装箱的货,种类有上千种,“中国货在这里不愁卖”。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企业的产品也开始“入乡随俗”了。中国产的有机玻璃材质的钥匙链,会按照货主的要求,在里面加上被暗杀的前总理哈里里的画像,东西很便宜,很多人买下来寄托哀思。中东地区的人爱吸水烟,过去产的水烟枪多来自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做工精细得像工艺品,但价格不便宜。但在这家中国商品中心里,做工相对简单的中国产水烟枪摆满了两大货架,价格很便宜。店主说,这可以满足大多数收入不高的民众的需求。

发展中国家很难防住中国商品渗透

中国商品进入中东国家市场的趋势,有时候真可以用“渗透”一词来形容。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老城最著名的哈米迪亚大市场,几年前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是一条专卖阿拉伯工艺品和传统商品的老街。这两年再到这个市场一看,却发现大量中国产的服装、鞋帽摆进了很多店铺,而且这些店里的顾客比那些工艺品店里的要多出很多。

这样的情景,记者在约旦首都安曼老城的市场也看到过。中国小商品和服装与中东当地的香料、传统手工制品“同台竞技”,很受欢迎。像煤油灯等产品,记者甚至在国内都很少见到,但当地人有需求。最能说明中国商品帮了国外穷人的例子在埃及也很容易找到。每到斋月,中国制造的斋灯就挂满了开罗等地的街头。中国斋灯是流水线生产,售价一个才几十埃镑,而埃及还在沿用传统手工艺制造,售价要贵出十几倍甚至50倍。价格上的优势让埃及老百姓很青睐中国斋灯。中国斋灯占有了绝对市场,使埃及本国斋灯生产者面临很大挑战,这也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注意。

记者近日到非洲东部几个国家采访,更是感受到当地百姓对中国商品的喜爱。在吉布提,一个也门人经营的床上用品店百分之百来自中国。店主指着印有中文商标的被罩、床单、毯子等商品连声说“很好卖”。也门人把中国产品卖给吉布提人,这让记者感觉,是中国商品解决了也门人的就业需求,也解决了吉布提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的巴马卡托市场,是非洲最大的露天市场。这个市场物品齐全,粮食、日用品、农产品、工艺品等应有尽有,在这里逛上一天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店铺都走完。这个市场不仅是埃塞本国和东非地区的商品集散地,也有不少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几位埃塞商人见到有中国记者在市场里拍照,就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他们临街的一个仓库。四十多平方米的仓库两侧分别整齐地摆放着成箱的虎头牌电筒和大轮牌26型煤油炉。他们告诉记者,这些中国照明产品称得上是物美价廉,当地人需求大,所以很好卖。在马卡托市场里,还可以看到经营装饰用品的小店被中国产的假花点缀得五彩缤纷,可以看到忙碌地小伙子用肩膀扛着成包的中国产袜子在市场里运货。

中国商品质量蒙受不白之冤

中国商品带给世界,特别是下层百姓基本的物质要求,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部分国内商人和外国商人、特别是那些不发达国家的进货商短视的商业行为,也给中国商品和这些老百姓带来烦恼。由于非洲几个国家的气候变化很大,从30多度的苏丹,来到十几度阴雨连绵的埃塞俄比亚,记者不得不在亚的斯亚贝巴街头的服装店里买夹克穿。很多人都在国外买了礼物带回国,结果发现上面写着“madeinchina”的尴尬,而记者这次是看着衣服上的中文商标和挂着写有“建议销售价格176元”的小牌子、掏了比建议价多一倍的价钱买下来防寒的。在我们逛的这家路边服装店里,产品主要来自中国和土耳其。这次记者不仅挨了非洲商人的“宰”,而且还听到了女营业员的抱怨:“为什么你们中国产的鞋那么不结实呢,穿了没有几天就坏了……”这样的埋冤声,记者在埃塞很多地方、甚至在战乱的伊拉克都听到过。中国商品,特别是出口到那些相对落后于中国的国家和地区的商品,正面临着“狼来了”的考验,如果连非洲朋友或战乱地区的百姓都在抱怨中国商品不好的时候,中国产品的制造者、中国商人甚至国外进货商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称得上是一个“非洲门户”,很多乘坐埃塞航空公司航班到非洲其他国家的人都要在这里转机。在亚的斯亚贝巴机场候机时,记者遇到了好几位转机到西非国家自费考察的中国商人,他们大多来自江浙地区,想看看中国商品在当地的市场有多大。他们每个人都会讲一个自己的老乡或朋友在非洲发财的故事,而很多人就是靠廉价的中国商品致富的。记者也问起,为什么对有些商品的质量不加以控制呢?一个中国商人的回答是:“因为他们进货商出的价格太低了。”

普通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顶多引起人们的一些抱怨,因为毕竟中国商品相比较而言太便宜了。但如果中国商品是用在医院等特殊的环境里,就不是小问题了。记者到埃塞俄比亚南方州伊尔贾莱姆医院采访中国在该医院工作的志愿者孟明。伊尔贾莱姆医院接收的病人多是当地穷人。医院里的医生、护士无不对中国来的医生竖起大拇指,但对医院里从中国进口的医疗用品却不敢恭维,比如给病人封伤口的线在最后打结时经常会断,只好返工。

记者几年前在约旦工作时,听到这样两个故事:一位嫁给当地巴勒斯坦人的女华侨。她是北大的国政系的毕业生,丈夫家就像是个小联合国,兄弟姐妹多,而且都是涉外婚姻,既有西方人也有亚洲人。全家人聚会时经常会说中国商品如何如何不好。有一次吃饭时,大嫂用叉子敲打着饭桌上的盘子说:“大家看看,中国出的盘子质量多么差!”这位中国媳妇不客气地回应说:“没错!这盘子是质量差,但是,中国有许多质量比这好得多的盘子,价格很贵,你们用不起,你们只配用这种盘子!”家里人都觉得理亏,以后再也不敢对中国商品乱发议论了。在约旦,当地人见到东亚面孔的人都习惯性地先问你是不是日本人、韩国人,最后才会问你是不是中国人。这位中国媳妇有一次就碰到这样一群约旦女学生,她问这些学生:“你们为什么先想到日本、韩国,最后才想到中国呢?”女生们回答:“因为日本汽车和韩国的电器很有名。”她于是让这些女孩翻开衣服领子上的商标,看看她们戴的电子手表,结果大家一看都是中国制造的。她说:“记住了,以后再看见我这样亚洲面孔的人,你们首先要问是中国人吗?”

责任编辑:王玉
来源: 环球时报
相关推荐: 中国制造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