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没有独立投行的华尔街是收缩还是膨胀?

2011-10-19 12:57:03 作者: 寒竹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看来美国政府的核心决策圈是下了决心一定要保住华尔街投资银行中硕果仅存的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和摩根斯丹利(Morgan Stanley)两家公司。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星期天晚上采取了一项决定性的措施,批准高盛集团和摩根斯丹利从投行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已经通过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紧急命令,暂时禁止卖空799只金融类股,使得大大小小的对冲基金无法再利用投资人的恐慌冲击这两个金融巨人。但是,上周四和周五的股市反弹并未让联储会和财政部长保尔森放心,因为他们知道,仅仅靠政府的金融援助计划已是无济于事,华尔街的这两个金融集团在当下的困境中已没有能力再继续以过去的方式生存下去。联储会决定高盛和摩根斯丹利从投资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等于是给华尔街的这两个金融巨人在华尔街的生存上了最后一道保险,这两家公司卖掉自己或被其他银行兼并的可能性在短期内已经变得很小。而这个决定赶在星期天晚上发表,也给这两个公司在星期一的股市打了一剂强心针,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很难再大跌不可收拾的地步。从华尔街的发展历史看,联储会在昨天这个重要决定使得独立的投资银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在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华尔街模式开始演变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对于联储会保护华尔街两巨头的这一行动,《华尔街日报》在头版的报道有意无意地谈到这项决定导致政府和各级监管部门对高盛和摩根斯丹利更多的限制和监控。报道认为这项决定将使华尔街声望最高的两大金融机构处于国家银行监管机构的严密监督之下。过去只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监管的这两个公司将面临无数家联邦监管机构更为严格的监管。Fed将监管母公司,美国财政部金融局(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将负责国家银行特许,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将监管其存款风险。基于这么一种报道方式,《华尔街日报》把这个决定说成是对财政部长保尔森的一个巨大打击,因为保尔森曾主张华尔街目前的运行模式不应改变。

《华尔街日报》的这个说法实际上回避了fed这个重要决定使高盛和摩根斯丹利得到的巨大好处,同时也淡化了保尔森在这个决定上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也许跟最近一个多星期华尔街的急剧变化有关系。一般人很容易联想到,如果SEC在10天前宣布暂时禁止卖空金融类股;如果fed在十天前宣布同意所有投资银行都可以转为从事商业银行的业务,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和Merrill Lynch可能都不会破产或出售自己。而出身高盛的保尔森是近几十年来跟华尔街有最深渊源,并且最有权力的财政部长。美国政府在华尔街金融危机出现后采取的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处处都有保尔森的痕迹。可能由于这些原因,《华尔街日报》对联储会这个决定的评论很含混。

联储会批准投资银行转化为商业银行业务的这个决定究竟是使得政府可以更加全面地监管华尔街的金融活动,还是让金融巨头在金融活动中获取资金有了得更大的自由?从美国政府对银行的规定来看,融为一体的金融巨无霸应该说是更方便地从零售银门市部获得来自存款的资金,虽然这些资金的使用将会受到政府严格的监控。同时商业银行在需要时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资金援助。按照美国政府的规定,纯粹的投资银行在紧急情况下是不能直接从政府那里借钱的,独立投资银行的资金来源只能是同行间高利率拆借的资金。当独立的投资银行遭遇股票急剧下跌时,资金短缺是致命的,而且基本没有什么抵抗力,除了破产就是售出自己,Bear Stearns,Lehman Brothers和Merrill Lynch就是这样倒下的。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仅有着FDIC担保的民间存款作为基础,而且还可以直接向政府借贷资金。 从本质上看,让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合二为一,合并者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受到的限制。

毫无疑问,集投资和商业为一体的全能银行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要比单一的投资银行强有力得多。JP摩根在金融危机中发展不错;Citigroup 尽管问题多多,但还是没有倒下的危险;而Bank of America这个起家于北卡罗莱纳州的商业银行在兼并Merrill Lynch后正准备进军华尔街的金融投资业务。尽管这种合二为一的金融巨无霸对社会发展来说是福是祸还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美国金融系统的进一步扩张仍是不可避免的。1933年,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不允许银行的风险投资侵蚀到升斗小民的储蓄存款。昨天联储会宣布转为商业银行的摩根斯丹利本身就是1935年JP Morgan分离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产物。事实上,独立投资银行的危机还仅仅是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尽管金融活动在整个美国社会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金融危机跟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次Lehman Brothers 和Merrill Lynch的崩溃虽说在华尔街是百年未遇,但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还远远不能跟1929年的大萧条相比,因为1929年的危机是美国整个银行体系的危机和全社会的危机。昨天晚上联储会宣布的决定实际上意味着美国的银行基本结构又走回到大萧条以前,集投资和商业银行为一体的金融巨无霸将大行其道,华尔街仍将继续发展和扩张。

主张全能银行稳健的人有很多理由,在欧洲,瑞士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都是全能银行。但是提到欧洲例子的人常常忽略了欧洲全能银行中的投资银行部门几乎都不可能跟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的膨胀程度相比。通过近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美国的投资银行创造出太多的金融衍生物,而这些衍生物不断地异化出新的产品,规模达到600万亿美元,集投资银行和商业形银行为一体的华尔街根本无法缩小金融涉足的领域,也无法减少金融的风险。事实上,美国的投资和商业银行合二为一本身就是金融急剧扩张和债务经济膨胀的结果。一些人常常以JP Morgan在这几年的稳步发展为例子来说明全能银行的风险小。持这种看法的人忽略了,这次真正震撼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并不仅仅是房屋次贷危机,在次贷问题的后面是被索罗斯称做“达摩克利斯之剑”的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掉期),而CDS正是JP Morgan在1995年创造出来的一个重要金融衍生产品。到今年三月,CDS在美国的规模已达到62万亿美元。这六十多万亿的CDS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现在还无人能够说得清楚。

开弓没有回头箭,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华尔街就开始摸索以信用为基础的金融发展之路。而随着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和扩张,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已经成为今天的障碍。商业银行不满足于低利润的银行零售业,开始向投资银行渗透,很多商业银行都有变相的投资银行部门。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遭到很多商业银行的反对。1998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Gramm-Leach-Blinney Act》,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中的大部分条款。其结果是商业银行开始同时大规模从事投资银行的活动,如Citigroup和JP Morgan。但是,独立的投资银行尚未从事商业银行的业务,在此之前华尔街的五大投行都没有从事商业银行的活动。昨天SEC宣布批准高盛和摩根斯丹利转变为商业银行业务的决定终于彻底宣告了投资银行的终结。但是,这种合二为一的全能银行随着资金来源的扩大还会在金融领域里进一步扩张,银行系统在美国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还会不断加强。华尔街不会因为投资银行的消失而停住膨胀和扩张的步伐。事实上,华尔街已经到了不能减速发展的境地,这就像人骑自行车一样,停下来就会摔倒,要想不摔倒,只有不断往前冲。不过,人们也不用担心1929年的经济危机在美国重演。现在的美国跟1929年的时代有两个根本区别。一个是美元是当今全球化商业活动中流通的最主要货币,早近期内尚无任何货币能取代;再一个是今天的美国政府要比1929年的美国政府强大得多,能够对经济的施加的手段和影响要大得多。当美国经济的基本面良好时,美国政府摆出自由放任的姿态,尽量不介入经济;当美国经济出了问题,美国政府则迅速出手干预。美国政府有一个全世界其他国家政府都没有的特殊能力,这就是销售自己:把自己国家的信誉出售而获得资金,即销售美国政府的债券。从全球的经济政治军事诸种综合因素考虑,美国政府用自己的信誉换取资金来刺激本国经济的行为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经济中的问题将由全世界持有美元或美元债券的国家来共同承担。尼克松时期的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对欧洲财政官员讲的话“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是你们的问题”(the dollar is our currency, but your problem)在今天仍然具有同样的意义,只是美元引起的问题已经全球化,而且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2008年09月22日

责任编辑:魅影
来源: 中国力研究中心
相关推荐: 华尔街收缩独立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