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影视书评 / 正文

张铁志:死刑存废之争

2011-02-21 10:23:38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杀戮的艰难也因为误判的可能性永远都存在。因为“可疑的审判质量,动辄喊杀的舆论,薄弱的公设辩护人制度”,使得不可能出现支持死刑者所期待的“超 完美死刑”。就在此书出版的同时,美国一位刚退休的资深大法官公开表示他在三十年前支持死刑,但现在他觉得不可能出现公正理性的审判,所以反对死刑继续存 在。

2010年春天至今,是台湾死刑与反死刑的斗争。

在此之前,台湾有四十四个定谳的死刑犯,但已经四年未执行死刑。三月,“法务部长”王清峰公开表达应立即停止废除死刑的立场,引起社会巨大争议。四月三十日,法务部枪决四名死刑犯。

整个春天,台湾弥漫着杀戮血腥之气。社会激烈辩论死刑存废,支持死刑的民众情绪激昂,公共领域少有理性讨论空间。

2011年1月,一名嫌犯坦承犯下1996年一起五岁女童性侵害命案。但当年警方逮捕的另一人江国庆早已被处以死刑,而他的自白是被刑求逼供所取得。江国庆终于被还清白,只是人死不能复生。

在这样的死亡风暴中,去年底台湾出版了一本关于反死刑论述的重要作品《杀戮的艰难》。作者张娟芬是作家,也是废死联盟的成员。

既有的许多废死刑论述主要是集中在生命权与人权、功利论(死刑对犯罪的吓阻效果有限)、以牙还牙的不文明与教化的可能性等等。张娟芬也谈到许多面 向,如反驳废死论者不重视对受害者的保护,她反而有力地提出,死刑只是让保护受害者的各种可能措施化约到一个最简单的情绪出口:报复。

本书最动人的部分是她采访犯下杀妻双人命案的死刑犯邓武功的故事。正如书中引用的一句电影台词:“当人们看着我的脸,他们不是看见我的人,而是看见犯罪”。而张娟芬正是要让我们看到邓武功这个“人”。

在种种相关论述中,这本书要提出的核心概念就是书名:杀戮的艰难。她说,重点不是坏人该不该死,例如在双方枪战中,我们会认可杀了对方是正当防卫; 但是一旦对方已经失去杀人的能力,那么你杀他,就是防卫过当。所以,当罪犯已经入狱,我们却用公权力杀害他,也是防卫过当。所以“我的论点不是他不该死。 我的论点是我们不该动手”。

杀戮的艰难也因为误判的可能性永远都存在。因为“可疑的审判质量,动辄喊杀的舆论,薄弱的公设辩护人制度”,使得不可能出现支持死刑者所期待的“超 完美死刑”。就在此书出版的同时,美国一位刚退休的资深大法官公开表示他在三十年前支持死刑,但现在他觉得不可能出现公正理性的审判,所以反对死刑继续存 在。

二十一岁青年江国庆的冤死,真的能让台湾社会好好反思何谓“杀戮的艰难”吗?

责任编辑:renjinghui
来源: 四月网
相关推荐: 死刑张铁志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