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影视书评 / 正文

萧沆和他的哲学世界

2011-02-09 16:11:44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萧沆(Emil Cioran, 1911-1995)也译作“齐奥朗”,是罗马尼亚裔 旅法哲人。对萧沆的最早译介,见于《世界文学》杂志1999年第6期,当时高兴翻译了他的几篇随笔。现在看来,这一介绍意义深远,可以说间接促成了多年以 后《解体概要》一书在内地的出版。

萧沆(Emil Cioran, 1911-1995)也译作“齐奥朗”,是罗马尼亚裔 旅法哲人。对萧沆的最早译介,见于《世界文学》杂志1999年第6期,当时高兴翻译了他的几篇随笔。现在看来,这一介绍意义深远,可以说间接促成了多年以 后《解体概要》一书在内地的出版。

萧沆出生在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一个东正教牧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可以说他幼年就处 于宗教氛围之下,具有强烈的宗教感情,但宗教感情并不必然导致宗教信仰。萧沆也许是最渴望得到信仰的那种人,但这一点恰恰使他成为了最彻底的怀疑论者。怀 疑论者对宗教的态度是因疑而入。萧沆的思想高度辩证,这一点与佛禅非常接近。

获得布加勒斯特法国学院的奖学金后,萧沆于1937年抵 达巴黎。《解体概要》(Précis de décomposition)是萧沆的代表作之一。写《解体概要》之前,萧沆已经用他的母语罗马尼亚语发表了 五六部作品,而《解体概要》是他用法文写成的第一部作品。他写得很困难。初稿写出后,他又重写了不下五六次。1949年这部作品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得到 了纪德、波朗等法国著名作家的称赞,还获得了奖励外国作家用法文创作的RIVAROL奖。萧沆后来的思想脉络基本上是以这本书为主干发展起来的。

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本《解体概要》,是萧沆著作中第一个完整的中译本,译文灵动而富于诗性的节奏,传达出了萧沆的思想神韵。

《解体概要》由一系列片段式短文组成,这显示了萧沆一贯的写作风格,可看作是赫拉克利特书写哲学的方式的一种复活,同时也让人想到尼采的风格,有人就将 萧沆比作“法国的尼采”,但这种比较总是不自然的。萧沆就是萧沆。萧沆在文风上也不同于普鲁斯特、萨特这样典型的法国作家,他的文字没有繁花似锦的修辞炫 技,也没有百科全书式的旁征博引,而是简洁、尖锐,具有简明之美、极端之美。

与同时代的法国作家相比,萧沆的思想和写作态度都是很特 别的。他的思维完全反主流,不从属于任何团体或流派。你无法给他贴标签,甚至不能模仿。他不是为了发表、出版或求闻达而写作。他写作完全是为了直面一己生 存的困难和真实。他看人的眼光可谓毒辣,但也深透。即便是大诗人瓦雷里,在萧沆具有穿透力的目光审视之下,也不得不露出“严谨”的破绽。对萧沆来说,写作 就是因为不得不写,因为不写就会彻底崩溃。从17岁开始,他就饱受失眠之苦。他靠骑自行车周游法国,让自己精疲力竭,从而赢得一些睡眠。他相信失眠改变了 他的思维方式,后来则宣称他的全部文字都是失眠之时写下的。萧沆反感普遍的过于乐观的世界观,他认为乐观主义掩盖了生活的真相,使人遗忘了自身生存的困 难;而只有敢于正视这种根本性的困难,才能激活有价值的真实生命。

萧沆认为,存在是一种诱惑,而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困难———活命的困 难。他终身未婚。事实上他年轻时经常想自杀。假如不是写作的救助,他也许早选择自杀了。可以说,写作救了他的命,而他写下的文字,又救了另一些人的命。我 们不能简单地说,萧沆的生活态度是消极的,因为我们根本无法用积极或消极的二分法去划分,去判断。说到底,这是一个携着绝望之心但一直抗击死亡的怪人或奇 人!他最终活到84岁。他自己在晚年常对此惊讶不已。

无论如何,他在生存的困难和真实面前,是惊人的勇敢,也是罕见的诚实!这难道不比任何建立在虚假和欺瞒之上的生活态度要更“积极”?他的生存经历表明,他实际上苛求并珍惜生存中的每一点快乐。

萧沆的作品,我相信,是有“解毒剂”的药用价值,在浮躁、惟物质、惟享乐已成大势的中国,能让有眼力的读者从中有所“觉醒”。

责任编辑:renjinghui
来源: 四月网
相关推荐: 哲学世界萧沆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