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影视书评 / 正文

大江大海骗了你 李敖秘密谈话录(3)

2011-02-01 22:09:51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龙应台不懂老蒋日记

■不但在「素书楼」草坪上啃钱穆,还跑到史丹佛大学舐蒋介石呢。在她书里,多次提到她去美国看「蒋介石日记手稿」,你认为她上了蒋介石的当,因为她被蒋介石弄胡涂了?

□文明国家的档案,都有定时开放的年限,但是国民党当国,它的档案却不肯开放。除了钦定的、御用的部分有意展示的档案外,其它都扣在秘府,不肯示人。许 多历史工作者呼吁开放开放,但依我看来,纵使开放了,也要有慧眼去辨别才成,否则的话,往往适中其计。什么计呢?原来档案中的文字,有的并不代表历史事 实,只是专门用来骗人的,尤其用来骗后代之人和历史家。这种居心,我最早就看出来了。

■蒋介石日记也有问题吗?

□问题可多著呢。日记是档案中第一线真伪搀杂的,然后才衍生出别的。我在沈亦云「亦云回忆」中,发现蒋介石的把兄黄郛的一则秘密电报,是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发给义弟蒋介石的。那时黄郛正在北方与日本人谈判,电报中有一段如下:

至尊电谓「应下最高无上之决心,以求得国人之谅解」一语,则兄(黄郛自称)尤不能不辩。两年以来,国事败坏至此,其原因全在对内专欲求得国人之谅解,对 外误信能得国际之援助,如斯而已矣!最高无上之决心,兄在南昌承允北行时,早已下定,无待今日。兄至今迄未就职,弟(指蒋介石)如要兄依旧留平协赞时局 者,希望今后彼此真实的遵守「共尝艰苦」之旧约,勿专为表面激励之词,使后世之单阅电文者,疑爱国者为弟,误国者为兄也。赤手空拳,蹈入危城,内扰外压, 感慨万端,神经刺乱,急不择言,惟吾弟其谅之!并盼电覆。郛感印。

黄郛与蒋介石拜过把子,在一九一一年。二十二年后,他打这样的 电报给蒋介石,内心之沈痛可知。他显然不满蒋介石以白纸黑字来跟自己人演戏,使后世之人,看了电报内容,以为爱国的是你、误国的是我。这种沈痛之言,岂不 正令我们了然于心么?可见白纸黑字的,处处玄机,何况日记呢?

蒋介石的「专立文字」骗术

■这种专门以白纸黑字来作弄你的干法,可说是「专立文字」而非「不立文字」。

□正因为蒋介石「专立文字」是给人看的,所以,很多文字我们就不可认真。詹特芳在「蒋介石盗取黄金银元及外币的经过」一文中,透露吴嵩庆怎么演政治双簧 的事,颇为有趣。詹特芳说:「撤退到广州后,有一次蒋批给马鸿逵二万块银元,条子已经亲笔批了,可是就在马手下来领钱之前,蒋经国由黄埔来了一个电话,叫 不要发。这真是一副难吃的苦口药,蒋亲自批发的条子,怎能不给钱呢?又不敢明言,吴只好一个劲地说好话,准备挨骂,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开口就骂、动手就打的 反动军人,而吴嵩庆又是个文人,真有些对付不过来。又有一次,财政部长徐堪到蒋处说,广东的金圆券实在对付不下去了,必须抛五万两黄金压一压涨风,蒋同意 并亲笔批发五万两黄金。可是也跟上次情况一样,在财政部领钱人还未来时,黄埔俞济时(他的侍从长)的电话已经来了,一句话,不要发。这一次更难对付了,徐 堪是吴的恩人,吴之所以能当上财政署长,是当初徐做主计长时向蒋推荐的,怎么办呢?只好硬著头皮顶。记得那天徐因未领到黄金在电话内骂吴时,吴急得满头大 汗,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一个劲地喊『可公可公』(徐堪又名徐可亭,旧社会下属对顶头上司最尊敬的称呼是公,故喊可公),要求可公原谅,然又说不出一个所 以然来,更不敢说明得了蒋介石不发的电话。」这个有趣的回忆,清楚的告诉了我们:蒋介石笔下「批给」「批发」的钱,其实不一定拿得到,蒋介石只是「专立文 字」给人看而已,你是不能认真的。

当事人根本没看到

■依此类推,其它的也一样?

□依此类推,其它的也一样。例如蒋介石关了蒋百里,一年以后,李根源、张仲仁等人跑去找蒋介石,说「外侮日亟,将才苦少」,希望当局为国家保全人才。蒋 介石当面批了「照准」字样,下令放蒋百里,可是事实上却仍旧关著,事见曹聚仁「蒋百里评传」。可见这种「专立文字」,你是不能认真的。又如史迪威 (JosephW.Stilwell)兵败退却,对蒋介石甩都不甩,只叫他在重庆的手下做间接报告,蒋介石在文件上批示:「史蒂华脱离我军擅赴印度时,只 来此电文,作为通报,不知军纪何在!」事见梁敬錞「史迪威事件」增订版。但是,这种「专立文字」,史迪威(史蒂华)当事人却根本没看到。你若以为蒋介石有 种这样责备他的洋参谋长,你就错了。──蒋介石的威武,原来只是给「龙应台之流」看的啊!

蒋介石的「不立文字」骗术

■蒋介石的「专立文字」以外,还有什么花样?

□他还会玩「不立文字」。蒋介石的习惯是,口头上可以答应许多事,但拒绝立成书面。当时没有发明录音机,空口无凭,只要不形诸文字,就没有把柄在人手 中,一切就好办。蒋介石这一作风,表现在西安事变上,最为高段。西安事变时,张学良等提出八条件,蒋介石口头答应,可是「不立文字」;对张学良等不咎既 往,蒋介石也口头答应,可是也「不立文字」,口头答应之承诺,且经宋美龄、宋子文、洋顾问「背书」,但事后或认帐或不认帐,全凭他高兴。这种「不立文字」 的禅门功夫,表现在对外关系上,也有一手。蒋介石跟日本人办外交,怕卖国事泄,就尽量以「不立文字」偷关漏税,纵立文字也避免条约或协定的形式,以掩人耳 目。例如与满洲国谈判通邮,最后约定「双方均用记录,不签字、不换文,以避免条约之形式」(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外交部致各驻外使署电);又如「何梅 协定」,何应钦一直不承认有所谓协定存在,但是,这只能骗中国人,骗不了日本人的。胡适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日记说:「所以不发表此项文件之故,他们 说是『不愿把此件做成外交文件』。然而日本人早已把此件认作『外交文件』了!」可见日本鬼子才不跟你一厢情愿呢!有的时候,纵立了文字,也动手脚,达到 「不立文字」的效果。例如「塘沽协定」,第四条第二项与日本人约定不予公开,并且在签字之协定外,另有口头约诺之日方希望事件四项,也没公布。这种立如不 立的绝技,更不是禅门人物想象所及了。

档案里根本找不到

■沈醉在「军统内幕」,有这样一段:「国民党的 档案,特别是像军统局这类特务机关的档案,也不都是可信的。蒋介石叫戴笠杀害了那么多革命人士和反蒋人员,我在为军统局特训班编写『行动术』教材(专门搞 逮捕、绑票、暗杀、破坏等特务活动的东西)时,曾调阅过不少有关暗杀等事件的档案材料,就没有看到那一件中有蒋介石的手令或批示,只有戴笠写的『奉谕速 办』和『奉谕照办』。究竟是『奉』了什么人的『谕』,档案里完全找不到。」可见蒋介石的禅门功夫,真不是盖的。

□清朝皇帝在臣下奏摺上有朱批,上立文字,但规定臣下看过后须将原摺交还,那时没照相机复印机,纵立文字,不虞外泄。蒋介石当科学昌明时代,「不立文字」,更形正本清源。看到他这些禅门功夫,谁还相信他是基督徒哟!

我只花十分之一的时间

■龙应台说她写书时有朋友夫妇、有助理夜以继日的帮她;有「所有的机构,从香港大学、胡佛研究院、总统府、国防部、空军、海军司令部到县政府和地方文献 会,倾全力」来帮她;有「所有的个人,从身边的好朋友到台湾中南部乡下的台籍国军和台籍日兵,从总统、副总统、国防部长到退辅会的公务员,从香港调景岭出 身的耆老、徐蚌会战浴血作战的老兵到东北长春的围城幸存者,还有澳洲、英国、美国的战俘亲身经历者,都慷慨地坐下来跟她谈话,提供自己一辈子珍藏的资料和 照片」来帮她。你呢?你有这些外来的帮助吗?

□我没有,我也不需要。龙应台有的,我全没有,我是个体户、单干户,全部自己来。龙 应台太笨了,她写「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花了四百天;我太聪明了,我完成「大江大海骗了你」,只用了四十天。这四十天虽不无棒喝作用与施教作用,我还不免 边写边要快快脱身。三年前在「李敖议坛哀思录」一书收尾时,我的玩世之情、情见乎词,我写道:

好象是个顽童,在最后一堂考试。他急著赶快考完、急著在阳光下,一边走一边慢慢吃蛋卷冰淇淋。于是,他决定缴卷,最后一题也懒得答了。他乱画了一个图案,乍看之下,什么都不像,仔细看去,却是一只王八。

王八,再见;冰淇淋,我来了!

这种迫切的童心,如今又来了。

「龙应台式错误」

■用一本书来拆穿龙应台,你会不会后悔浪费了你的宝贵时间?

□龙应台的确是「小咖」,不值得我一写,但这鬼岛上,有几个是「大咖」?一九九三年,我写「李登辉的真面目」,在序言中,我近乎无奈的说:「在思想家兼 历史家的眼中,李登辉根本是不值得一写的小人物。但是,由于阴错阳差、因缘际会,他竟不伦不类、沐猴而冠,并且多方面有了做样板的趣味性。如因材施教、以 观猴戏,亦不无警世之资。因此我四年多来,写了不少以猴戏为主轴的文字。」今天我写龙应台,正是心同此理。

■写「李登辉真面目」 七年后,你和李庆元合写「陈水扁的真面目」,你在序里说,你七年前的感觉又因书而生,你说你可以同样的说,「陈水扁根本是不值得一写的小人物」,但为了 「因材施教、以观猴戏,亦不无警世之资」,因此你还是愿意挪出一点时间来完成这本书,但愿这是最后一次。

□我的确有这种感觉。

■现在写陈水扁十年以后,又逼得你写龙应台了,不是吗?

□是。

■值得吗?

□龙应台太特殊了,她不像李登辉、陈水扁那样在政坛上狗屁倒灶,她在文化思想上乾坤挪移,祸害是另一型的。龙应台侈言「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其实,对 「一九四九」呈现的真正问题、核心问题,她根本不敢碰、也没有能力碰。她碰的,大都是她自己刻画出来的「现象」,还称不上是问题。更糟糕的是,她只谈「现 象」,不谈「原因」,因此「现象」引发了盲目的同感与同情,真相从此弄混了、是非也被颠倒了。龙应台的根本毛病就在这里、她的祸害也在这里。我把这种只谈 「现象」不谈「原因」的手法,叫作「龙应台式错误」,我要拆穿的,也是这一手法。她在北大演讲,一开始即谈飞弹「现象」而不谈「原因」,只谈飞弹对著我而 不谈为什么对著你,就是这种手法。

■人们说龙应台的文笔很好。

□这话要相对说。龙应台窜起在国民党污染下的文坛里,因为国民党文坛的文笔太烂了,所以比这种文笔高明一点的,就被大家说好了。龙应台的毛病不在文笔好坏,而在她用一张银纸,包了一颗臭皮蛋。

■你的意思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可以这么说。问题在「人们」弄不清「败絮」,就被「金玉」给迷糊了。所谓龙应台的「金玉」,也没什么,文字流畅而已,但在国民党文坛中,文字流畅已经是上选了,因为国民党文坛太烂了。

■你口口声声国民党文坛,有特色吗?

□国民党文坛是「党八股」加「鸳鸯蝴蝶派遗蜕」加「三十年代余绪」加「战斗文艺」加「琼瑶」加「无名氏」加「张爱玲月经棉」的综合体,算是特色吧。

■与「鸳鸯蝴蝶派」有关吗?

□别忘了早期为国民党主持宣传的叶楚伧就是「鸳鸯蝴蝶派」。

■「三十年代」又表示什么?

□表示佶屈聱牙、生硬不通,看看三十年代败将胡秋原的「少作收残集」吧,那种要命的「少作」文字,就是典型。

■「战斗文艺」?

□国民党搞出的军中文艺,统统属之。军人是打仗的,不是耍笔杆的,但国民党军人打仗不行却好文墨,于是文墨苦矣。真正好的军人是不耍笔杆的,孙立人将军耍过笔杆吗?他绝不做什么「儒将」。

张爱玲的月经棉

■他们捧张爱玲,表示了什么?

□张爱玲代表的是「十里洋场的非汉奸文学」,十里洋场者,上海也;非汉奸者,嫁给汉奸但自己非汉奸也。张爱玲文笔累赘,但远超「国民党文坛」朋辈之上,人们都写不过她,但心慕手追,所得只是月经棉而已,差得远了。

■月经棉是属于垃圾一类的啊。

□他们迷张爱玲,以致到美国张爱玲的住家外面偷她的垃圾袋检查,回来写文章津津乐道呢。

■你说在国民党文坛下,冒出了龙应台。

□先得从这一纵深看,才懂得龙应台多么浅,龙应台是个文笔通顺却头脑不清的人。再说一遍,她的文章,是「用一张银纸,包了一颗臭皮蛋」。结果呢,怎么包 都是徒劳无功,看看那本「龙应台评小说」吧,一篇篇所评,不出「国民党文坛」的生张熟魏,本已不成格局,其中竟评到「无名氏的三本爱情小说」,就更不入流 了。无名氏是多么恶心的,你评他,就好像百灵鸟学猫叫,一猫叫,你就先完了。前面我提到方法学上的「虚拟演绎」,大前提错了,你的推论就全错了。「龙应台 评小说」的大毛病,根本就在这里。你能在杂碎卜少夫那种杂碎弟弟的杂碎「三本爱情小说」里,看到什么文学吗?

龙应台的根本毛病在那里?

■龙应台的根本毛病,当然不止这一项。

□龙应台的另一个根本毛病,在她没资格谈问题却又喜欢谈问题。结果书一本一本出、笑话一本一本闹。谈问题,要有训练才成,尤其谈历史问题,更得先有「史 学训练」才成,并且这种训练,也不能跟眼前这些学术班子接龙,因为这些学术班子也不及格。尽管他们有中央研究院、各大学、「联合报」、「中国时报」专栏报 纸吹捧炒作,但这都属于龙应台「现象」的衍生部分。不管这批学阀如何巧立名目,美化自己、美化蒋介石,说什么他们写的是「大历史」。那个历史不大呀,蒋介 石的御用学者黄仁宇真臭狗屎。

■臭狗屎?

□看看给大汉奸舐痔之作──「陶希圣先生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国史释论」吧(执行编辑可有杜正胜呢),看看那篇黄仁宇马屁的「蒋介石的历史地位」,通篇肉麻已极,说它是臭狗屎,不是骂这票国民党文人,而是据实陈述。

■你说吃臭狗屎,会不会太愤世嫉俗了?

□何必闪躲呢?我们一直在吃臭狗屎。几十年前是老K牌臭狗屎,几十年后在吃老K徒子徒孙牌臭狗屎。具体的说,几十年前我们吃的是蒋介石臭狗屎,几十年后我们吃的是换了精美包装的,不论包装纸上是「野火」,还是「大江大海」,都一样。

■一般人看了龙应台的书,没想到竟是这样分级的。

□那是因为一般人程度不够。读国民党领导人的「遗教」「遗训」,像吃臭狗屎;读龙应台的「大江大海」,像吃从臭狗屎堆中捡起来的烂苹果。烂苹果的特色之 一是,你无法吃下它,转来转去,你找不到下口的地方。它浑身不对劲,对了,毛病就出在它浑身不对劲,少了什么又多了什么。换句话说,龙应台即使写「现 象」,也出了问题,因为她程度不够,对「现象」只是瞎子摸象,摸到了一条腿,就说象是那个样子。

■你用「现象」的现象拆穿龙应台,看法真是一针见血。

□谈到「现象」,可有得瞧了。龙应台最拿手的是写「现象」,龙应台最蹩脚的是只会写「现象」──瞎子摸象式的「现象」。她不会解读「原因」,也不会阐扬 正义,她还喜欢说风凉话,怪「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其实有良知的中国人早被这个洋人弃妇气死了。龙应台只会写「现象」,不会写「原因」,因为她不知道 「原因」。更严重的是,把「残山剩水」看成「大江大海」,这就连「现象」都看走眼了。明明是「残山剩水」,又何来「大江大海」?可见连「现象」她都观察有 误。因为她太盲目了,在瞎子摸象。

只会写「现象」,不会写「原因」

□南宋画家「四大家」之一的马远,画的特色多是「半边一角」的构图,小中见大、以偏概全,外号「马一角」,虽然从画法上,马远是从中轴线构图、十分线构 图、演化到对角线构图,但却衍生出一种解读,就是这位「马一角」,用心深处,就在点出「残山剩水」才是画题所在。既然局面根本就是「残山剩水」,你偏美化 成「大江大海」,不是美化臭狗屎、加上新包装吗?你龙应台美化了假的「现象」、抹杀了真的「现象」,岂不太可恶了吗?还作为书名呢,真是其书可诛啊。但是 绝对不可以查禁它,因为它是一个好样板,证明某年某月某一天,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多么乌龙过,他们竟被「角隅法」骗了。

■你说她「只会写『现象』,不会写『原因』」,「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这本书如此吗?

□她的著作谈到史实的部分,不幸统统如此。她的历史训练太差了、思想训练也太差了,好奇怪,这位女士却最喜欢谈历史、谈思想,真要命。历史何辜啊、思想 何辜啊。龙应台大胆侈谈「一九四九」,如果真的对「一九四九」的「现象」有及格的了解,从而肆其偏见,我们可以原谅她,因为她在「基本功」上面做过功课, 糟糕的是,她在「一九四九」的「现象」上太不及格了,因此她的抽样,既不能通过历史学、也不能通过统计学,一塌胡涂。大都一知半解,比照「马一角」的反 讽,可叫「龙半截」,因为对「现象」,龙应台只知道一半。并且,一半之中还有假的。

责任编辑:tangjie
来源: 四月网
1 2 3 4 5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