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杂志 / 环球财经 / 正文

刘典:中国石油定价权之路

2013-04-08 13:55:12 作者: 刘典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之一,但在石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却非常有限。受各种因素制约,在未来竞争石油定价权的路上,中国还将面临诸多挑战。

据英国《泰晤士报》2012年12月28日报道,上海期货交易所向利雅得派出了一个代表团,对沙特阿拉伯进行游说。2012年早些时候,上海宣布了与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竞争定价权的计划。现在,上海正在推动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使用一个上海基准为其原油定价,此举可能改变西方的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把持定价权的局面。

报道指出,由于美国的页岩气繁荣,美国在能源上将日益独立,中东出产的原油有不少销往中国,因此沙特将更多地依赖中国这个大客户。但这种交易却以西方的定价系统为基准,这意味着这一地区的油价会脱离该地区的实际市场情况。近期上海期货交易所赴伦敦、纽约和新加坡路演,表明中国正急切地想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定价能力。

不仅中国在一直争取石油定价权,中东的产油国以迪拜商品交易所为例,主推阿曼原油,与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争夺定价权。

石油定价机制的历史沿革

为什么石油定价权如此抢手?

石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他与世界政治、经济及军事形势密切相关。而石油价格的波动从来就没有停息过,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从1900年算起,国际石油工业经历了跨国石油公司的兴起(1900-1930年)、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1950年)、原油出口中心从墨西哥湾向波斯湾转移(1950-197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崛起和衰落(1970-1986年)、多极制衡(1987年至今)这样五个发展阶段。

若以定价主体(即定价权问题)为依据,那么国际原油定价机制大致可以划分为公司定价(1900-1973)、OPEC定价(1973-1986)和期货定价(1986年至今)三个阶段。定价权问题深刻反映了国际原油市场利益分配格局的演变。

国际石油市场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由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构成的体系。主要的原油现货市场有五个:纽约、伦敦、鹿特丹、新加坡和迪拜。主要的石油期货市场有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从近年来原油价格波动情况看,期货市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已成为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基准。

中国要争取石油定价权由来已久。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的消耗量也节节攀升,逐步向世界第一石油消费大国迈进,日益加剧的供需矛盾要求中国大量进口原油。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缺乏原油定价权,在原油进口中缺乏主动权很容易受制于人。在进口石油时经常会出现越买越贵的情况,而且原油进口价格高于国际均价,蒙受不必要的外汇损失。原油进口价格高,又会引发整个社会的“连锁反应”。由此可见,中国在国际原油进口中处于严重被动的地位,这与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极不相符。

争取石油定价权的愿景自然是好的,但是前进的道路困难重重。

中国争夺定价权的困境

首先,西方的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之所以把持世界石油定价权,北海油田和德克萨斯油田提供的巨大产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因为能源供给日益独立,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才拥有了撬动世界石油市场的杠杆,其他地区运往欧洲或北美的原油,如果不接受交易市场制定的石油期货价格,买方可以选择本地生产的原油,从而使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把控了世界石油的定价权。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境遇却恰恰相反。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最新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称,近年来,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而另一方面,本国原油的产量并没有很大的提升。一方面受限于自然条件,中国许多石油资源属于陆相生油,开采成本高,难度大;另一方面受限于石油开采技术的落后,东海大陆架上储藏着丰富的原油,却因为技术条件制约而与其他国家合作开发。

责任编辑:魅影
来源: 环球财经
1 2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