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杂志 / 环球财经 / 正文

刘艳涛:百年民族影业的坚守与突破

2013-02-22 10:52:55 作者: 刘艳涛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时至今日,国产电影也经历了愈百年的历史。从100年前片长仅有5分钟的《定军山》到今天的百家争鸣,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市场,民族电影的崛起也成为全球电影产业不可忽视的角色。

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中国人第一次认识“电影”。其实电影也不叫电影,叫“西洋影戏”。人们从一个神奇的盒子里惊奇地看到俄国皇帝游历巴黎;看到西班牙人跳舞⋯⋯一切,都是那么匪夷所思。9年之后,我国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拍摄出来,他的问世,也成了中国电影真正的起源。

时至今日,国产电影也经历了愈百年的历史。从100年前片长仅有5分钟的《定军山》到今天的百家争鸣,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市场,民族电影的崛起也成为全球电影产业不可忽视的角色。

百年间伴随着中国民族电影的每一次变革与复兴,消沉与迷茫,国人对国产电影的评判和感受形形色色。有机制改革后产业复兴的惊喜,也有坎坷后的阵痛。从决策者到业界都在考量中国民族影业的特性和方式,历史和现状。

当我们回首中国电影发展的百年历程,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问题是反复遇到的。时至今日中国影业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治愈国产电影患上的各种病症?如何让中国观众真正信任和喜爱国产电影?是否全球化就意味着牺牲民族性?值历拷问。

民族性vs商业大片

对中国民族电影产业而言,商业化是否冲击中国文化,民族电影如何在商业化的同时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质成为业界争论的话题。

对于中国国产电影为什么会如此辉煌,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关键在于我国电影人在民族电影事业的发展中始终怀有一种“文化自觉精神”,把西方那些先进的东西拿来为中国的电影娱乐、教育、宣传活动和救亡运动所用,把西方发明的电影作为一种宣传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工具。

但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好莱坞在中国的布局加大。商业大片理念在中国兴起,民族影业和商业大片的矛盾骤然升级,2012年2月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后的两天后,奥地利《媒体评论》杂志以“中国的好莱坞规则”为题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广阔的电影市场,中国可以拯救好莱坞,但随着好莱坞电影的输入,中国传统电影市场将受到冲击,比如爱国主义电影会遇到更大挑战,中国电影市场将在好莱坞大片和“升级中的民族电影”之间展开竞争。

而在此之前,在中国电影内部的争论早已出现。2006年末,导演贾樟柯和张伟平争执事件引发社会的关注。

贾樟柯指出,“大片神话”的问题在于他商业操作方面的“法西斯性”,“今天的商业大片在中国的操作,是以破坏我们需要遵守的那些社会基本原则来达到的。除了赚到钱,实际上对中国电影工业没有任何贡献。”而张伟平讽刺贾樟柯有仇富心理。

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开启国产电影大片时代,同时,《英雄》也被誉为“大电影,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大宣传和大争议”。由于张艺谋选择的故事和叙述故事的方式,很多评论都指向形式大于内容,强奸民意及类法西斯思想等。

有人说,在与好莱坞电影经济和文化双重竞争中,中国电影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文化身份。一个民族之所以能生存发展,她的民族灵魂、民族精神集中点就反映在她的民族文化上。坚守民族电影的文化身份,就是坚守民族文化主权与民族文化安全,也是坚守民族文化尊严和民族文化灵魂。

“其实中国的文化的价值观是很朴素的,不需要用教化的方式。不引进国外的电影就是怕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其实本身是矛盾的。因为价值观也是多元的。”乐视影业CEO张昭认为,对于电影产业来讲市场需要开放,重点是如何做到与狼共舞,产业化做好是关键。在同台竞技的过程中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制片管理经验和制作技术是为了强化自身更好地国际化。

正如夏衍作为老一辈电影工作者的经验之谈:“实现电影本体与中国本土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自身文化有明晰的认识,这是实现文化发展的前提。

“实际上中国的电影,民族电影产业生存的关键是产业化,这个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坚持的一个观点。他除了文化形态问题,更多地是一个产品。而文化产业本身是市场行为,中国电影也只有产业化、市场化了才具有造血功能,这也是对抗好莱坞产品的根本。”张昭向《环球财经》坦言。

责任编辑:魅影
来源: 环球财经
1 2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